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shè)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guān)閉

清代18座城門今何在?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廣州的人民公園原點右邊,有一個“廣州古城”的模型,很多愛研究古羊城的人們,都會被它吸引。

  細看這個模型,穿越至舊時廣州。那時,廣州很小,有18座城門告訴人們,它的邊界:東至中山三路,西至中山六路,南至珠江,北至越秀山。如今,如果乘 坐出租車繞廣州舊城走一圈,車費可能不會超過20元。1918年10月,民國政府的廣州市政公所成立,實施拆城筑馬路,18座城門不復(fù)再。如今只能在路名 中追尋遺跡。

  小北門

  依越秀山舊城墻重建

  小北門位于越秀山麓,現(xiàn)址在小北路,路名就因舊時小北門而得名。

  小北門在解放前就已經(jīng)被拆除。原在小北門遺址建有噴水池、石山,植有花卉,俗稱小北花圈。后因交通需要改建為小花壇。2010年10月,由青磚、紅巖、城垛等元素構(gòu)成的“小北門”重現(xiàn),成為越秀公園東門。

  由于時代的變遷,小北路上遺留下來的歷史信息并不多。所以在“小北門”重建過程中,設(shè)計主要依據(jù)就是越秀山舊城墻。城墻以灰色為主色調(diào),城樓上有2層 建筑,中間設(shè)有滿洲木門窗用于通風,屋頂處是十足精美的琉璃瓦,門樓中間采用大拱門設(shè)計,城樓兩段則各連接一段仿古城墻。

  大西門

  遺址仍在 已成文物

  在中山六路與人民路相交處西南側(cè),鐵欄桿圍出一個長方形的綠色地帶。拐角處一塊黑色石碑提醒著人們,它有著一段不平凡的過去。這塊石碑上寫著:“西城門甕城遺址”。這個甕城遺址,是當年西城門的一部分,也是迄今為止找到的保存較好的廣州甕城基址。

  1996年,該遺址在城市基建工程施工中被發(fā)現(xiàn),1999年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雖只保存了殘跡,但仍可隱約看出當年甕城的形制。它南北 長50余米,東西寬18米,殘存基址高三四米。墻垣由紅砂巖條石包邊,墻體斑駁,看得出曾經(jīng)過多次修筑。南墻壁有一處拱形門闕,用白色花崗巖條石砌成。

  據(jù)史料記載,明清時期,西城門是百姓進出廣州城的主要入口。那時商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官府只允許商人在西門外面做買賣。這里商業(yè)繁華,所以在城門附近 有很多典當鋪。寶生大押正是在西門外,與大東門的東平大押相對應(yīng)。它曾是廣州市內(nèi)的最高建筑,是當時廣州城的第三大典當鋪。

  文明門

  藏身文明路百米小巷

  喧鬧的文明路騎樓群中,一座古色古香的“文明門”牌坊,悄悄藏身于街鋪之間。穿過牌坊,理發(fā)店、士多、小吃店等臨街商鋪被濃縮在這不足百米的巷子中。

  很多人以為,巷子的名字叫“文明門巷”。86歲的街坊謝先生笑著解釋道,“不是不是,這條巷就叫文明門,不帶‘巷’字哦?!比缃?,文明門內(nèi)巷里只有文 明門1-10號10個門牌號。謝先生回憶,60年前剛搬到文明路時,就已經(jīng)有“文明門”這條巷子。如今看到的牌坊,則是上世紀90年代文明路翻新時才修建 的。

  據(jù)史料記載,古城門“文明門”的開辟可追溯到明朝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在民國時期的修路工程中,文明門連同南城墻一并被拆。原南城墻所在位置取名為文明路。

  “文明門”小巷的位置,是否舊城門所在地?南都記者比對清末年間的《廣東省城全圖》發(fā)現(xiàn),位置吻合。附近的老街坊也認為很有可能。“小巷的正對面是市 一宮,即舊時的孔子廟(廣府學宮)”,謝先生猜想,以前書生們在廣府學宮考完試,然后經(jīng)過文明門,再行到青云直街,旨在取個好意頭“青云直上”。

  而住在青云直街的李女士則補充了當年在老母親那聽來的典故:解放前,“文明門”小巷和青云直街被玉帶濠相隔開,以青云橋相連?!爸绬?玉帶濠就是古時的護城河”。

  大東門

  東濠涌上的大東門橋

  橫跨在東濠涌上的大東門橋日日車水馬龍,連接著繁華的中山三路和中山四路。除了橋上清晰可見的朱雀鑿字“大東門橋”和旁邊的大東門公交站,在越秀區(qū)這一帶找不到其他“大東門”這樣的地名。

  在大東門橋不遠處的東濠涌博物館里,掛著一幅廣州城府的清六脈渠圖。圖上清晰可見,當時的大東門就在如今的中山三路上,東濠涌從城墻流經(jīng),而在東濠涌上橫跨著一條大東橋,就是如今的大東門橋。

  正在內(nèi)環(huán)橋底東濠涌旁乘涼的劉先生,住在東濠涌邊50多年了,這里日新月異的變化,他都看在了眼里?!敖夥懦跗?,在越秀中還有個公安分局,叫大東分局,現(xiàn)在就剩下大東街道派出所?!彪m然有大東街道,但在街道轄區(qū)范圍內(nèi),卻沒有一條被命名為“大東”的街或路。

  據(jù)史料記載,中山三路在清代時,被稱為正東門大街,上世紀20年代建成馬路后,取名大東路。1948年為紀念孫中山才改為中山三路。

  大南門

  大南路上曾有牌坊為證

  “一直以為大南門是在南關(guān),原來是在大南路”,網(wǎng)友@小猴山地看見《廣州市舊城門原址新舊對比》后,大呼長見識了。走在大南路上,兩旁的騎樓開滿了各類的裝飾用品店,店主多為外來人,一路問來,無人知曉大南路上曾有大南門。

  60多歲的廣州街坊馮女士稱,“小時候聽老人家說過,大南路以前有個大南門牌坊,但至于城門,還真不知道?!睆男∽≡诖竽下返乃烙嫞按竽祥T牌坊”很可能是老城門的一個標記。

  南都記者翻查資料,發(fā)現(xiàn)“大南門牌坊”曾出現(xiàn)在廣州百年老店“陳李濟”的傳記中:相傳在明朝萬歷年間,陳李濟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升佐,最開始就是在大南門已末牌坊腳(今北京路194號)經(jīng)營一間中草藥店。

  而有史料記載,在明代洪武十一年至十三年(1378-1380年),廣州城曾進行了一次大的擴建,當時城墻有七座城門樓,根據(jù)方位命名為正北、小北、正東、正西、正南、定海、歸德。而當時的正南,即為大南門,位于現(xiàn)時的大南路上。

  人物

  中大學生 追尋舊城門新痕跡

  百年滄桑,清朝時期廣州城曾有過的18座老城門還留有痕跡嗎?來自中山大學的一群學生通過翻查資料、尋訪、比對,于去年整理出一份《廣州舊城門原址新舊對比》資料。

  最近,這份資料在微博上得到熱轉(zhuǎn)。團隊的一員、大學畢業(yè)已一年的鄒恩棟表示,真沒想到。著名本土文化專家饒原生也稱贊這份資料“有價值”。

  這項調(diào)研緣起3年前中大舉辦的一次地理文化展示大賽。雖然鄒恩棟讀的是旅游學院的會展管理專業(yè),但因為從小對歷史感興趣,同時輔修了歷史專業(yè),于是他 決定和另外兩名陽山縣老鄉(xiāng)一起參加這次比賽。而展示的主題,他們最終確定為消失的廣州地名,“因為在廣州的時候會覺得那些街道、地鐵站的名字很有意思?!?/p>

  在做地名調(diào)研的時候,鄒恩棟發(fā)現(xiàn),不少的街名、路名以廣州舊城門為名,例如小北路、文明路、大南路等。因而產(chǎn)生了要整理廣州舊城門原址新舊對比的念 頭。“有些城門不存在了,卻依附在了地鐵站和巴士站上,例如西門口地鐵站和大東門公交站”,鄒恩棟稱,假如地鐵遲建20年,西門口地鐵站很有可能就會叫中 山六路地鐵站了。

  鄒恩棟的另外兩位伙伴,分別是中大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和軟件學院的學生。3人均不是專門從事歷史地理學研究的,因此,在城門調(diào)研中遇到不少困難。畢竟那是上世紀初已經(jīng)動工開拆的建筑。

  資料不足,實地遺跡難尋是最大的難題?!百Y料不足不是說沒有資料,而是資料太多,來不及看,”鄒恩棟解釋道,要翻看《廣州通志》《廣東通志》一點都不 比翻看《二十四史》容易。“城墻城門涉及歷史地理學又涉及城市地理學,要通過查找歷史典籍釋出相關(guān)材料,還要大量參考地圖資料?!?/p>

  最后,鄒恩棟和組員們拿著一張清末年間的《廣東省城全圖》和現(xiàn)時的廣州地圖作對比,一一找出城門的原址,再去實地考察。文字資料則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出的《羊城古鈔》和《廣州城坊志》?!皬V州的城墻在國內(nèi)拆得比較早,要系統(tǒng)地挖掘其歷史資料,會比北京難得多”。

《廣州舊城門原址新舊對比》的PPT放上網(wǎng)后,也有網(wǎng)友對其中的一兩個位置提出不同的說法。鄒恩棟亦一一耐心聽取并核實。例如網(wǎng)友@廣州街坊情 稱,PPT中太平門的位置不對,應(yīng)在狀元坊對出而非十三行附近。而鄒恩棟則認為太平門是在狀元坊和太平橋之間,也就是現(xiàn)在的人民南路上。兩方的說法都沒 錯,看地圖就能確認。

  將搜集到的資料放上網(wǎng),與大家分享,若有錯誤,能有專業(yè)人士出來斧正,鄒恩棟認為,這也是一大所得。

  “以后有機會,我會將廣州城門城墻的歷史好好再梳理一次”,雖然在清遠陽山長大,本科又在中大的珠海校區(qū)上課,但一點也沒影響鄒恩棟對廣州歷史的興 趣。“七八十歲的人可以聽到他們的爸爸媽媽說城墻的事,我們這代人可以由近年來對本土歷史文化的重新審視、挖掘而想起曾經(jīng)存在的城墻。但是我們的后代呢? 時間的確會像水一樣沖淡一切的。”當然,鄒恩棟認為,只要書不被燒掉,歷史就還在。

  城市的伸展欲望

  大東門、西門口、大南路、小北路……當你無數(shù)次經(jīng)過這些地方時,可想過,這是“造城者”在百年前為廣州埋下的記憶密碼?

  昔日,這里城門莊嚴,戍卒威武,晨聽鐘鳴,暮聞鼓響。今朝,城門已化做路名,只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

  在南京、西安,古城墻是隨處可見的,厚重的歷史,不說自明。但在廣州,如要尋找城界的痕跡,可謂困難。上世紀20年代拓城開路,舊城墻和城門幾乎全被拆毀。即便是老人家,也不記得曾經(jīng)有過城門的樣子,只記得擴路、拆遷。

  城門的位置變成了主干道。比如大東門橋,瑟縮在東濠涌高架之下,緊挨著一個簡易的菜市場;比如西門甕城,位于中山六路與人民中路交界,附近是一座大型商廈。世俗與現(xiàn)代,這兩種和“歷史感”格格不入的面孔,已經(jīng)理直氣壯地與其比肩而立。

  這并不難理解。當年的城市,抵御入侵。建城門,惟恐不厚。筑護城河,惟恐不深;今天的城市,渴望通暢。拓馬路,追求寬敞。修地鐵,追求速度。

  站在廣州的老中軸線上,向南,跨過珠江是海珠,再南還有番禺、南沙;向北,云山巍巍,更北還有花都、從化。你會發(fā)現(xiàn),有門或沒門,都不影響這座城市伸展的欲望。

  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廣州,不會為歷史而停滯不前。它的歷史感,隱匿在城市角落那一塊塊斷壁殘垣上,埋藏在口耳相傳的民間記憶中。

  專家說法

  廣州本土文化研究專家饒原生:改變有歷史意義的路名危害不亞于拆掉一棟歷史建筑

  “城市的發(fā)展為何要改變路名?路名其實也是城市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廣州本土文化研究專家饒原生表示,這份中大學子制作出來的廣州十八城門原址新舊對 比勾起了他的許多回憶。他曾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入住大南路旁的仙湖街。因著對歷史的研究,也時時意識到腳下踏著的是宋明清時代的古城墻,而所在的仙湖街, 以往的確有個湖,“這些路名就好似一個個歷史密碼?!?/p>

  人民南路,在“文革”前叫太平路,亦是廣州西城墻的所在地,從狀元坊出去有一個太平門?!耙恢v太平路,就好容易聯(lián)想到太平門,但現(xiàn)在連路名都無了,人 們靠什么去記起那段城墻呢?”饒原生認為,輕易改變有歷史意義的路名,也是一種“拆”,其危害性不亞于拆掉一棟歷史建筑物。饒原生稱,這份舊城門原址列 表,令他對廣州這數(shù)十年來消失的地名感到好惋惜。在他看來,有歷史意義的路名也可看做是廣州古地圖的一種復(fù)制。

發(fā)布:2007-04-20 17:10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guān)閉]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