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 | OA系統 | ERP系統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免費項目管理軟件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 > 建筑施工OA系統 > 免費軟件 > 免費項目管理軟件

拱券的沿用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拱券技術早在公元前第

  4千紀已在兩河流域出現,以后在巴比倫、亞述、印度、羅馬應用并有所發(fā)展。拱券在中國出現較晚,經歷了空心磚梁板、尖拱、折拱幾個發(fā)展步驟,到西漢前期形

  成。當時用筒拱或拱殼穹窿建墓室,用券建墓門。最初的筒拱由多道券并列構成,以后發(fā)展為各道券間磚石互相交錯,連成一體,稱縱聯筒拱。后者整體性強,應用

  較多。五代十國時的王建墓所用筒拱已很高大。

  為了加強券的整體性,往往在券上隨形平砌一層磚或石,宋《營造法式》中稱繳背,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稱伏。承重大的券或筒拱可疊砌幾層券和伏。北魏建造的

  登封嵩岳寺塔的塔門已用二券二伏。到明清時,券、伏數已成為券門規(guī)模等級的標志,最高等級用五券五伏。清工部《工程做法》所載也是五券五伏做法。拱券曲率

  初期較平緩,矢高與拱跨之比小于0.5,以后采用半圓拱,即高跨比為0.5,到明代多數為高跨比大于0.5的“三心拱”。清工部《工程做法》規(guī)定券高為跨

  度的0.55。

發(fā)布:2007-04-20 17:1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