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傳統(tǒng)建筑構件的歷史記憶和再現功能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2006年碧桂園集團下屬的樓盤假日半島新建的主題公園“故鄉(xiāng)里”正式開園迎客,2007年我和同事因為承接了收集廣州城建歷史實物的任務,慕名到“故鄉(xiāng)里”取經。經過一天的參觀和收藏家鄒老師的風趣介紹,使我這個新客家人從建筑和民俗中感受到了濃郁的嶺南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風情。“故鄉(xiāng)里”真如宣傳所說:“真實再現了百年前嶺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貌、生活場景”。碉樓、大夫祠、大戶人家、中戶人家、小戶人家、文塔……據介紹這些建筑的絕大部分材料都是來自附近鄉(xiāng)村的古建筑,那些被遺棄的磚、瓦、梁、柱、趟櫳、封檐板、隔扇、屏風……被收集起來,用于復建。“一磚一瓦,一桌一椅,一碗一勺,全部都是原汁原味的實物。僅百年以上的青磚就用了300多萬塊。”籌建故鄉(xiāng)里的同志如是介紹。

  “故鄉(xiāng)里”成功了,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了AAAA級景區(qū)。它的成功有很多因素,重要的一點是在社會快速轉型時期,抓住了“歷史記憶”這一主題,并成功地再現了出來,人們可以在這里追思,在這里恍如回到“故鄉(xiāng)”。在再現“歷史記憶”這一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對于走過歲月的人們,傳統(tǒng)建筑構件觸發(fā)我們的記憶,回想起曾經住過的房子,和在房子里度過的歲月。對于新生一代,通過傳統(tǒng)構件的展示,則可以憑借實物去想象過去的生活。傳統(tǒng)建筑構件具有重要的歷史記憶和再現功能。

  1 廣州傳統(tǒng)民居的前世今生

  廣州建城兩千多年,傳統(tǒng)民居受嶺南氣候和文化的影響,建筑風格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西關大屋和竹筒屋是具有濃郁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tǒng)民居,主要分布在西關一帶。所謂西關,是老廣州人對位于荔灣區(qū)北接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時地處廣州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tǒng)稱。

  西關大屋是清朝末期,一些官僚和商賈在商業(yè)繁盛的西關興建的大屋。這類古式大屋多是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坡形屋頂,1~2樓層,縱深二三進。進門有門廳、天井、轎廳、正廳、二廳(飯廳)、房間等。內部裝飾多采用木刻的花楣、花罩、屏風和滿族花窗,裝修精細,典雅古樸。正門由“腳門”、“趟櫳”和大門組成,正面外墻是色彩淡雅的青磚和白色花崗石墻裙,俗稱“青磚石腳”。①

  竹筒屋。建筑開間小,進深大,兩者之比由1:4至1:8,由前至后排列以天井間隔的多所房間,形如竹筒。通風、排水及交通主要靠天井和巷道來解決,屋身增長則天井相應增多。外觀似為一層,但因層高達4.5m,故常置夾層,并設電梯。墻基用石塊砌筑,墻身用青磚,山墻承重,木構架,瓦頂。民國以后,由于西方建筑技術的傳入,竹筒屋也起了一些變化,出現兩三層建筑,樓層用混凝土梁,門楣上使用混凝土過梁,上設小陽臺,并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裝飾,屋頂該位平頂,時稱“洋樓”。②

  西關大屋和竹筒屋主要分布在今荔灣區(qū),在建筑形式上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設三道門:腳門、趟櫳、大門,屋內多用滿洲窗等做間隔。西關大屋為富商巨賈建造,故寬敞氣派、工藝精良。竹筒屋為普通百姓所住,故面窄進深大。

  據載,西關大屋清末民初鼎盛時期數量多達800多間,至今留下不足十分之一。走進西關,走進彎彎曲曲的小巷,走在青石板上,時而可以發(fā)現還保留著大門三件套的房子,從殘破的大門看進去,幸運的還可以發(fā)現鑲著彩色玻璃的屏風。西關大屋保存比較好的有耀華大街西關大屋區(qū)、泰華樓、黃寶間石屋、小畫舫齋、龍津西西關大屋建筑保護區(qū)、十五甫、十六甫西關大屋等。西關大屋保護區(qū)外的傳統(tǒng)建筑,正日漸衰頹,不少隨著舊城改建永久地消失了。

  2 廣州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存世情況

  清代手工藝術品制作十分發(fā)達,雕刻技藝廣泛應用于民居裝飾。嶺南民居也廣泛運用木雕、磚雕等技藝。特別是西關大屋,興于清末,其室內裝修集工藝美術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琉璃及鐵漏花,蝕刻彩色玻璃等應有盡有,許多既有應用功能,同時也是藝術珍品。不少消逝的傳統(tǒng)建筑構件,或因為精美,或因為實用,留存了下來。腳門、趟櫳、大門、封檐板、石腳、石門、水磨青磚、階磚、麻石板、屏風、滿洲窗、花罩、磚雕、掛落、花窗、欄桿、瓦當、滴水、紅梁……這些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中保留下來比較多的有:腳門、趟櫳、大門、封檐板、屏風、滿洲窗、花罩、掛落等。這些建筑構件,一部分是市民為了保存家族記憶在老房子拆除時留下來的,一部分是在舊城改建中,具有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市民或文物商人收集保存下來的。這兩年筆者在荔灣區(qū)拆遷完還沒開建的工地上,經??梢砸姷絹G棄的柱礎、已斷裂的石門套,還有一堆堆等待出售的青磚、陶瓦。走進廣州文昌北路時,偶爾會遇到拆遷的工人用三輪車載著老舊的門窗什么的來問店主是否收購。經了解,現在私房改建時很多房主采用以工代料的方式,拆遷的工人就盡可能把舊料賣出去多掙一點錢。筆者在文昌北路上見到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有的品相完好,價格也相當高昂。有的則是從剛從舊房子上拆下來的,經歷了幾十年上百年的風雨,已非常殘破。

  3 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記憶歷史、再現歷史的功能

  傳統(tǒng)民居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單元之一,在當今趨同化的全球社會經濟發(fā)展中,保護傳統(tǒng)民居,就是保護城市的文化個性,傳承城市的歷史。更為重要的是,對傳統(tǒng)民居的理解還在不斷深化,理解的角度也在變化,為我們的后代保留研究素材,也是傳統(tǒng)民居保護的意義之一。收集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在傳統(tǒng)民居已經大量拆除的情況下,是傳統(tǒng)民居保護中的補救措施,對保存記憶載體,研究、傳承傳統(tǒng)民居也大有益處。要重視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收集工作,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記憶歷史、再現歷史的功能。

  3.1重視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收集

  城市舊城區(qū)改造工程大量開展的時候,也是傳統(tǒng)民居被大量拆遷的時候,也是大量收集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最好時機。有的城市在城市改造的時候認識到了收集保存?zhèn)鹘y(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較低的經濟和時間成本保留下了大量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這樣的幸運,待到保留城市特色的意識深入人心時,大量的傳統(tǒng)民居已隨著舊城改建、道路拆遷等被拆除。筆者在走訪廣州一些收藏家時,他們談起前幾年廣州荔灣區(qū)的改建時,痛惜地說那時很多老房子的構件被丟棄,想收集但苦于無處存放,也只能選擇其中一些工藝較好、體積不大的收藏。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現在我們仍然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部分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一是通過掌握舊城區(qū)危房改造的信息,在部分傳統(tǒng)民居改建時收集建筑構件。二是利用市場渠道。筆者了解到一些懷舊的市民在裝修房子時會利用一些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另有一些文化類的公司在設計辦公、酒店等公共空間時也會運用到傳統(tǒng)民居的一些元素,這使傳統(tǒng)建筑構件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有市場,就有人專門收集出售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這無意中保存了部分傳統(tǒng)民居構件。盛世收藏,近年興起的收藏熱,特別是收藏類電視節(jié)目的宣傳,使舊物的“文物”價值深入人心。不少拆遷的工人,因為想到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是“文物”,值錢,不再隨意處置,這也有助于傳統(tǒng)民居傳統(tǒng)構件的保存。

  收集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就是保存?zhèn)鹘y(tǒng)建筑文化的殘篇斷簡。有了記憶的載體,就有可能再現歷史。碧桂園集團正是以大量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為基礎,通過復建建筑物,展示民俗,再現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是對傳統(tǒng)建筑構件記憶功能的成功再現。

  3.2研究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

  不能承載當時居住的環(huán)境信息,不能傳達當時居住的空間環(huán)境和社會心理,這是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記憶歷史的局限。但是構件的尺度、材質、工藝等可以為建筑學、民俗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大量素材。建筑學、民俗學對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研究,也有助于加強人們對于收集保護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意義的認識。就廣州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構件來說,在具有同時期中國民居建筑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一些典型的地域特征,期待學者對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中地域性文化符號的解讀。

  有些城市在收集、展覽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基礎上,分類出版?zhèn)鹘y(tǒng)民居建筑構件圖集。這也不失為傳播傳統(tǒng)建筑文化,開展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基礎研究的好辦法。

  3.3舉辦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展

  在民俗館整理保存?zhèn)鹘y(tǒng)建筑歷史文化的同時,各城市興建的規(guī)劃展覽中心(館)成為展示所在行政區(qū)建筑歷史的重要場所。不少規(guī)劃展覽館設置“歷史廳”、“歷史文化名城廳”等展廳展示城市的發(fā)展史,在布展時大量收集利用歷史照片的同時,一些城市也收集利用了城建歷史實物,其中就有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有些展館更是大量地收集展示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如佛山市規(guī)劃展覽館,這既推進了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等城建歷史實物的收集保存工作,也通過展覽讓公眾關注到傳統(tǒng)民居的保存現狀,關注到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的另一保存方式:展覽。通過展覽,在失去構建房子的實用功能后,這些傳統(tǒng)民居建筑構件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得到突顯,成為人們了解城市歷史的線索,回憶過去家園的載體。

  我們需要了解城市的歷史,回味過去的家園,建筑民居建筑構件具有歷史記憶和再現的功能,就有了存世的理由。這些從消失的老房子中幸存下來的片瓦只礎,帶著歲月的饋贈和消磨,靜靜地讓人憑吊、回憶、追溯、再構。

  參考文獻:

  [1] 陶玉.關于城建實物檔案的思考[J].城建檔案2008.6。

  [2] 魯成文.在城市建設發(fā)展過程中要強化對城建實物檔案的征集[J].廣東檔案2008.1。

 
發(fā)布:2007-07-25 11:2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施工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