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傳統是集權,微信要搞分權
如下是“私人董事匯”上的發(fā)言
從兩條新聞說起。
1。上品折扣微信體驗店開業(yè)了。顧客可通過微信掃碼購買。不找零、不排隊??僧敿刺嶝?,也可回家等貨到。線上線下同價,“一體”運營。這家店外櫥窗24小時掛有商品二維碼,供路過的顧客隨時掃碼下單。以后這面“虛擬購物墻”可出現在任何地方。
2。伊利與騰訊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伊利將為騰訊提供線下落地支持,包括遍布中國的銷售終端,產品包裝物料上的位置。估計伊利的銷售終端編輯中國各級縣市約100萬個夫妻小店。這個渠道可能幫微信支付以及掃碼購物落地生根。
峰哥點評:
大幕正在開啟。微信可能把大街小巷的櫥窗都變成自己的展示店和交易點。傳統電商平臺是PC時代定點定時上網購物的集散地。微信可能是手機時代隨時隨地上網購物的樞紐點。
傳統電商平臺賺的是廣告費、買路錢。微信掙的是通道費、服務錢。傳統電商平臺把所有店鋪搬進了自己家里。微信把自己搬進了所有店鋪的家里。傳統電商平臺象一座城堡,微信則象神經網絡。
之前的傳統電商是集權,之后的微信是分權。分權還力于民,還利于民。分權更自由,更“互聯網”。
問題1:跟傳統電商平臺類似做流量入口和掙買路錢,搜索引擎也是PC時代形成的集權,那它所對應的分權模式是怎樣的?不同在于,比如淘寶是對應商品,比如百度是對應信息。商品要落地,信息是否“落地”?淘寶象城堡,但百度更象神經系統。
如下為各董事反饋
陳潛(新網邁):
分權帶來用戶和商家進入成本的降低,對整個市場的發(fā)展起到新的推動作用。
溫天立(華興資本):
去中心化也就是分權。但集權帶來決策的便利,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更顯必要。搜索引擎的入口集中問題,在PC上通過中間頁得到緩解,淘寶開發(fā)淘寶客也起到類似作用。
釋元(承泰信息):
我們過去所有的流量優(yōu)化工具都是為平臺、商戶服務,現在則以去中心化的思想在做消費者個人流量優(yōu)化。流量背后是線上行為數據,以金融的視角看線上行為數據的本質是數據資產。消費者是這類新興資產的所有者,其實也是新的海量數據節(jié)點,并替代了傳統的中心。
黃曉杰(天天動聽):
在PC互聯網,搜索引擎的作用是流量的聚合和分發(fā)。在移動互聯網,誰能聚合流量和分發(fā)流量?個人看法是社交網絡,能聚合用戶流量,可以把流量輸出到各類不同app和網站。
問題2:都是o2o,但櫥窗前微信掃碼支付,是offline2online,團購是online2offline。針對餐飲服務這一類,哪一個空間更大?誰蠶食誰?感覺on2off是PC時代產物,off2on是移動時代產物。凡能做到線上線下同價之后,感覺off2on會是主流。
如下為各董事反饋
某創(chuàng)投基金董事總經理:
從自身的消費決策和經歷上看,誰是主流,要看品類和消費習慣。女人買時裝,要off2on,買一般功能性服裝,比如休閑運動居家服,是on2off。買標品,比如化妝品、家庭用品和耗品,on2off,或者兩者均可,看方便程度。
一個理性的人,餐飲會是有幾個主要選擇的,on2off是有道理的。人又是活動的,活動中的餐飲滿足用off2on貌似有道理,但實際太繁瑣。
李未(獵聘網):
對于非常熟悉且能預判結果的東西,用on2off。不熟悉且需要通過實際感知才能預判結果的東西,用off2on。
某電商平臺O2O負責人:
O2O是手段、形式,需求和應用場景永遠是核心。不能脫離開具體需求和場景談on2off還是off2on誰更合適。要從現狀看信息獲取從哪端更易實現,哪端離消費者和應用場景更近,就從哪端切入,順勢而為,實現信息打通。
例如:“私人董事匯”的路徑是on2off,而有兩千個終端銷售點的汪氏蜂蜜適合off2on。不管走哪條路徑,產業(yè)終局終將是線上和線下全面融合,不分彼此。
符德坤(lephone):
基于微信的O2O其實更像CRM的SAAS平臺。可作為統一服務入口。但微信是個信息輕平臺,不適合做復雜營銷。微信也不允許商業(yè)推廣干擾交流屬性。所以類似于話費、彩票這些輕服務能獲得紅利,商品、裝修等體驗式的重商業(yè),基本屬于脫褲子放屁貢獻自己的客戶關系。
微信接下來將逐漸區(qū)隔個人私密關系、圈子關系和公眾關系。O2O還是要基于本地化的精細化平臺,這種平臺會很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