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施工管理軟件
適應性住宅的發(fā)展趨勢
簡介: 住宅靈活性與開放性的提起,是在大規(guī)模的建設使城市住宅在量的問題解決之后,轉向質的提高階段時出現(xiàn)的。人在住宅中的主體作用被強調出來,住宅應該主動地適應居住者變化著的生活,居住過程也是對住宅和環(huán)境的完善過程。
關鍵字:適應性 住宅 發(fā)展趨勢
住宅靈活性與開放性的提起,是在大規(guī)模的建設使城市住宅在量的問題解決之后,轉向質的提高階段時出現(xiàn)的。人在住宅中的主體作用被強調出來,住宅應該主動地適應居住者變化著的生活,居住過程也是對住宅和環(huán)境的完善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棟住宅交付使用之后,便處于永無完結的變革之中。在不同階段中的不同的使用者,不斷地改變著他們所居住的空間。實際上,住宅上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變化、靈活的開放的空間系統(tǒng),靈活性、開放性、可參與性是住宅具有的特質,設計和建造是應充分考慮到住宅建設這一特殊屬性。1977年《馬丘比丘憲章》中也曾指出:“住房不能在當作一種實用商品來看待了,必須要把它看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住宅具有靈活性,以便于適應社會要求的變化,并鼓勵建筑使用者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設計和施工。”
一、適應性住宅的歷史及在國外的發(fā)展情況:
住宅的適應性問題,自上個世紀初以來便成為建筑師們不屑的追求,手工業(yè)時代的住宅由居住者自建,增建改造因時因事有居住者自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工業(yè)文明的突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住宅的價值取向,及工業(yè)化手段,解決工業(yè)文明前提下的居住問題,對住宅的適應性問題的關注,第一代現(xiàn)實主義先驅者們,率先著手適應性住宅的開發(fā)和探索,為60年代以來適應性住宅理論的成熟奠定了基礎。
起步
20世紀20年代適應性住宅的探索已受到許多建筑師的關注,尤其是柯布西挨和密斯兩位先驅,在適應性住宅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對日后的適應性住宅的發(fā)展功不可沒。
密斯1927年在斯圖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展覽會上展示的四單元組成的四層公寓,由于采用鋼結構承重框架,解放倆住宅的內部空間,鋼柱和大面寬給住宅空間極大的靈活性,也給居住者留有改動的余地,通過更動隔墻,使住宅空間適應自己的生活。鋼結構住宅的靈活性和可改造性,遠優(yōu)于墻體承重結構,這是一座具有典型意義的靈活性的現(xiàn)代公寓住宅,在今天頗有示范意義,同時也是密斯的全空間理論在住宅上的一個典型意義的代表。
多米諾體系是柯布西挨和博伊斯于1951年共同研制的鋼筋混凝土板柱體系。標準化的板柱體系,樓板類似密肋梁結構,框架結構代替墻體承重結構,造出一個可以自由分隔的平面體系,即多米諾體系。馬賽公寓與“酒架”體系是二戰(zhàn)后柯布西挨在住宅方面的代表作,直到現(xiàn)在馬賽公寓不論是在設計構思上還是在空間形象上都被認為是當今高層住宅的經典;面對住宅適應問題的思考,也成為日后的適應性住宅的經典。
0世紀60年代之后,大規(guī)模的住宅建設告一段落,先進的西方工業(yè)國家此刻相繼從工業(yè)社會走向后工業(yè)社會,以工業(yè)社會為背景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失去了一統(tǒng)天下的地位,建筑思潮走向多元,而社會思潮則從追求工業(yè)社會的高效率、高技術中反思人文價值和人類自身存在的意義,社會的物質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向文化傾斜,于是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行為和表現(xiàn)個性的意 馬愿成為風尚。居住生活上,不滿足工業(yè)化體系中統(tǒng)一化、標準化的居住模式,營造適應自己的居住空間受到普遍的關注。
對于住宅適應性的關注,20世紀中期盛行于歐洲。代表住宅有,1954年瑞典威廉—奧森設計的格騰堡住宅,頗有1927年密斯的魏森霍夫四單元公寓,1964年格雷夫完成的16戶公寓,法國阿爾森—亨利兄弟完成的蒙特勞住宅,20世紀50年代日本菊竹清訓的“代謝式”住宅。
二、我國適應性住宅的發(fā)展
1990年以后,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工資改革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中國的商品房市場日趨活躍,城鎮(zhèn)住宅以每年4.5~5平方米的建設量推進,到2000年基本達到了戶均一套住宅的小康居住水平。使用者在住房消費觀念上更趨理智,在住房選擇上更趨向多元化和個性化。
消費者將有條件地追求個性化的消費,他們會適時選擇和更換戶型,來適應自己家庭結構變更后的需求。
1994年制定的《導則》,明確指出:“住宅設計應采取新結構、新構造和新材料,實現(xiàn)住宅設計的靈活性、多樣性、適應性和可改性。”
新聞媒體的住宅專欄中,也將靈活性、舒適性、協(xié)調性作為評定住宅水平的條件之一。
生產和開發(fā)商方面對適應性住宅的發(fā)展日益關注,考慮到購房者要求和心理,房型設計應作為一個可變量,留有調整和更新的空間。戶型設計是一個互動過程,需要開發(fā)商和購房者一起協(xié)調,只有充分把握購房者的需要,同時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才能打造出舒適的人居空間。
我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樣,住宅供應達到量的滿足之后,進入質量提高的階段時,多樣化、個性化的要求即顯現(xiàn)出來。
三、適應性住宅發(fā)展的意義
1、 家庭生命循環(huán)周期與住宅適應性
住宅是承載家庭生活的物質空間,人的一生有約1/3的時間在住宅中度過。由于家庭成員年齡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家庭結構椰油生命周期,主要體現(xiàn)在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與家庭的關聯(lián)上,未成年的子女依賴于家庭的撫養(yǎng),子女成年之后獨立謀生,組織新的家庭,步入新家庭的生命周期,此時原來的核心家庭出現(xiàn)空巢狀態(tài),并逐步步入老年。
一座住宅的壽命為70年,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為71.8歲,相當于一座住宅承載一個人的一生。在人和住宅的生命相同的周期中,住宅應該具有適應家庭動態(tài)的生活過程的功能,事實上住宅一經使用便處于不斷的被改造中,住宅對于每個家庭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商品。居住者在漫長的生活過程中,不斷地適應年齡、家庭生活、生老病死等自身條件的變化,同時也不斷地承受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工作條件等來自社會及周圍環(huán)境給予的影響。住宅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開放的建筑體系,建立開放、發(fā)展的設計觀念,是住宅能夠承載變化的居住生活。
2、 居住生活的變化
家庭生命循環(huán)周期中反映出的居住生活的變化,主要是子女從養(yǎng)育到成人這一階段中,進入老年之后,家庭面臨再一次重組,再一次與子女和住組成主干式家庭,或者參加社會養(yǎng)老,直至家庭解體。在一個家庭中,對家庭生活和人員結構影響最大的成員是孩子和老人,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他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孩子:
在幼兒階段,由于幼兒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和生理需要,決定了住宅應該滿足他們的條件,比如陽光、通風、安靜、足夠的活動空間范圍。
在兒童階段,宜單設兒童室,此年齡段的兒童仍處于發(fā)育階段,兒童在室內停留的時間仍多于成年人。兒童室宜保證有較好的朝向和直射陽光,以利身心發(fā)育。
兒童向青年轉化階段,此時人格,行為逐漸成熟,生活和學習方面走向自立,成為時代環(huán)境中的一員,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所擔當?shù)慕巧蛻鸬淖饔?。在單人房間里面,應體現(xiàn)書房和臥室的兩個功能,書房的意義更強一些。
從兒童出生到長大成人,這一時段中對住宅的布局方式、功能分室與各室的面積大小的需求,都處于變化之中,理想的居住模式是住宅的空間劃分能適應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各階段不同的要求,即可變、可改造調整的。
老人:
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以達13億人,超過總人口的10%,全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已婚子女與父母之間在生活上保持聯(lián)系,有條件的經營自己的獨立的家庭生活,分而不離,各有個的家,生活上嫩相互照顧。
四、適應性住宅的特點
適應性住宅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
1. 間形態(tài)的開放性和使用者的開發(fā)性上。住宅單元內部可以重新分隔和改造,適應家庭結構和住戶經濟地位的改變;
2. 適應長壽社會,住宅不僅年輕時可以住,老了也可以住
3. 適應家庭親情,使老、中、幼能同時住在同一個住宅地區(qū),既能分區(qū),也可以相互照應
“家”是有個性的,每個家庭,對每個人都是唯一的,同時承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動的改變住宅,使之適應自己的居住現(xiàn)狀,住宅應該是可改造、可生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空間體系,不是一個封閉的終極產品。
適應性住宅是一種在社會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向精神方向發(fā)展的建筑上的表現(xiàn)。為了滿足家庭在不同時期的成員要求、表現(xiàn)居住者的個性生活、解決住宅的二次設計等方面,適應性住宅是一個相當有用的設計方法。
建筑師不僅只是給適應性住宅一個空殼,還給了居住者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滿足功能需求的條件。同時,建筑師不能只做一個空殼就萬事大吉,還要關注住戶的生活,關注適應性住宅對生活方式的影響,積極地幫助住戶作二次設計的指導,用專業(yè)的眼光來判斷不同住戶對適應性住宅的要求,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最適合他們生活的優(yōu)秀的住宅空間。
- 1屋面餐廳外平窗處外墻外保溫施工節(jié)點圖
- 2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分析及治理方案
- 3印度反制中國新版護照 對華簽證印上印度版地圖
- 4給排水安裝施工方案
- 5安全工程師:儲存氣瓶應注意什么
- 6住宅樓主體工程工作總結
- 7水電站豎井開挖施工方案
- 8淺談對施工項目進行目標成本控制
- 9監(jiān)理工程師合同管理知識點: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情形
- 10中空玻璃二次密封結構膠寬度的計算
- 11土石壩失事量化風險評估方法研究
- 12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
- 13江蘇省某高速公路某合同段(投標)施工組織設計
- 14人工挖孔樁施工的安全難點有哪些?
- 15大橋掛藍主要桿件受力計算
- 16[學士]山東泰安抽水蓄能電站上庫公路畢業(yè)設計
- 17施工升降機的使用要求有哪些?
- 18現(xiàn)代建筑工程中的項目施工管理
- 19項目技術負責人職責有哪些?
- 20商場空調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1杭州某汽車站遷建工程剪力墻支模圖
- 222013年二級建造師《施工》重點:懸灌施工流程
- 23鋼筋錨固值計算實用總結
- 24混凝土工安全技術交底
- 25工民建的施工技術要點與管理策略
- 26絲葵
- 27細扣螺栓
- 28某行政辦公大樓外墻滲漏鑒定
- 29萊蕪市人民政府與萊鋼舉行合作協(xié)議簽約
- 30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對其進行什么作業(yè)?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