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進銷存軟件網絡版成本計算方法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在會計學的成本核算中認為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完全平均、移動加權平均、先進先出、后進先出、個別計價等,但隨著各行各業(yè)的特點和企業(yè)對成本核算要求的發(fā)展,又從產生了許多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即使是原有的成本核算方法也隨著管理目的和要求的變化而在不斷的發(fā)展,對于零售企業(yè)來說,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目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先進先出、最后進價、移動平均三種方法。針對與不同的管理目的和管理習慣可以采用相應的成本計算方法。
     在介紹的成本核算方法和計算公式之前我們首先明確進價與成本的關系,商品的成本與進價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商品的成本是根據(jù)商品的進價計算得出的,計算方法就是成本計算方法,一個商品在同一時間可以根據(jù)供應商等采購信息的區(qū)別而存在不同的進價,卻只能有一個成本,成本隨著進價的變化并根據(jù)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另外當一個商品的銷售按一定順序與驗收單的進貨對應,我們稱之為勾對;當商品的銷售找不到驗收單對應進貨,則稱為未勾對銷售,反之,當驗收單的進貨,未與銷售對應時則稱為未勾對進貨。
     無論成本計算方法如何變化,系統(tǒng)的計算必須遵循“歷史進貨進價總額-轉出成本總額=當前庫存金額”這一基本原則,只要符合,我們就認為該種方法是合理的,才能適用方法,否則,如成本計算方法本身不合理,則談不上方法的適用。
     明白了上面兩個關系后,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成本核算方法和計算公式。(注:以下所有所說金額均為含稅進價金額,商品驗收數(shù)量均為包括贈品的驗收數(shù)量)
一、移動平均
     商品驗收單審核后,如果該商品在驗收之前庫存為0,那么“成本=商品驗收金額/商品驗收數(shù)量”;商品驗收單審核后,如果該商品在驗收之前庫存不為0,那么“成本=(商品庫存金額+商品驗收金額)/(商品庫存數(shù)量+驗收數(shù)量)”
     商品退貨單審核后,如果退貨后商品庫存大于0,那么“成本=(商品庫存金額-商品退貨金額)/(商品庫存數(shù)量-退貨數(shù)量)”;商品退貨單審核后,如果退貨后商品庫存小于等于0,那么成本保持不變。
     每日日結中判斷商品庫存是否小于0,如小于0則成本對應到該商品的最后進價
     從上面的方法可看出除非庫存為0,否則移動平均計算下是不會產生提價金額的。
二、最后進價
     驗收單審核后,成本=商品最后一次驗收的進價,最后進價法下有關的帳務處理:
    (1) 存貨收入時,按實際數(shù)量、單價及金額入帳,分錄略。
    (2)登記進價差異。設置“庫存商品”明細帳進價差異帳戶,貸方登記貸差及借差的轉銷數(shù),借方登記借差及貸差的轉銷數(shù),期末無余額。
  每次進價變動時均計算進價差異。
物價上漲時,(如3日進貨),
  借:庫存商品――A商品 500
  貸:庫存商品――A商品進價差異 500
  此筆分錄表示期初結存的100件,每件可能要取得5元的收益。
  物價下跌時,(如10日/15日進貨)
  借:庫存商品――A 商品進價差異1770(1380)
  貸:庫存商品――A商品 1770(1380)
  此筆分錄表示5日結存為295件,每件可能要損失6元(15-9);10日結存的345件, 每件可能要損失4元(9-5)。月末一次計算。
借:庫存商品――A商品進價差異 2700
  貸:庫存商品――A商品 2700
  此筆分錄表示A商品在該月內因價格變動可能總共要損失2700元。
(3)結轉銷貨成本。
  每次發(fā)貨時結轉。
  5日借:商品銷售成本 75
    貸:庫存商品――A商品 75
  25日借:商品銷售成本 50
    貸:庫存商品――A商品 50
  月末一次結轉時,
  借:商品銷售成本 125
  貸:庫存商品――A商品 125
(4)月末一次結轉進價差異,
  借:商品銷售成本 2650(2700)
  貸:庫存商品――A商品進價差異2650(2700)
2650元為每次進價變動時計算的進價差異累計數(shù),而2700元為月末一次計算的進價差異累計數(shù)。
三、先進先出
     在每天日結后更新一次成本價,如沒有未勾對銷售則按當天商品出貨金額計算,如存在未勾對銷售,那么該部分銷售成本按最后進價計算成本。待驗收單補上后按實際出貨金額與當時銷售成本差額產生提價金額。除非商品存在負庫存,否則先進先出法不會產生提價金額。
     這三種成本核算方法各有優(yōu)勢和弊端,要根據(jù)不同的管理目的和情況適用正確的核算方法,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同一企業(yè)在同一會計年度內只能采用一種成本核算方法,如想改變,只能在會計年度結束后經相關機構批準才能改變成本核算方法,所以用戶在選擇成本核算方法之前應充分與相關負責部門進行溝通。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三種成本核算方法的特點,并且概括地根據(jù)特點說明方法的適用范圍;
一、先進先出
     先進先出法的優(yōu)勢在于,商品的成本最接近商品的原始真實進貨價,與供應商的結算金額基本一致,但如果商場商品進價頻繁變動以及由于驗收單據(jù)不能及時錄入造成商品庫存發(fā)生負數(shù)情況時,就會體現(xiàn)出該方法計算的成本變化相對滯后,而且?guī)齑娼痤~無法及時反映由于市場進價變動而發(fā)生的變化。
     一般來說,一些高檔百貨的零售企業(yè)由于商品進價變化不大,而且補貨機會相對較少,受市場變化影響小,并不急于上架銷售,那么經營者管理目的大多注重于成本反映商品的原始價格,比較適合使用這種方法。
二、最后進價
     相比其他兩種方法,最后進價法具有如下特性:
     (一)科學性。市場經濟條件下,物價隨時都在漲跌。采用最后進價法既可使企業(yè)期末存貨成本與市價最接近,期末存貨成本的確定更為現(xiàn)實;又可使現(xiàn)行收入與現(xiàn)行成本相配比,防止物價上漲時發(fā)生利潤高估、超額分配的現(xiàn)象。最后進價法的突出優(yōu)點是它能提供管理層所需要的價格變動及其可能帶來的收益或損失信息。其他存貨計價方法下,我們雖然能感覺價格變動可能給企業(yè)帶來收益或損失,但帳面上并沒有反映收益或損失的金額,更沒有反映物價連續(xù)變動的綜合效果。價格漲跌并不是直線的,有些商品可能漲價,其他商品卻可能是跌價的;同種商品在今日可能是漲價的,但在其他時間可能又是跌價的。采用最后進價法,通過設置“庫存商品”明細帳的進價差異欄目,可以隨時反映各種、各類、各部門全部商品的進價差異,便于管理層對本企業(yè)存貨進行管理。管理層若想了解某商品因漲跌價而可能帶來的收益或損失,只要查看此欄目就可一目了然。
    (二)簡便性。若采用月末一次計算進價差異及結轉銷貨成本,最后進價法相當簡便。系統(tǒng)在每天計算并匯總進價差異,月末結轉銷貨成本時可以自動完成月末進價差異的結轉;可以隨時顯示或輸出某種、某類、某部門及全部存貨帳戶的數(shù)量和金額。最后進價法只需在“庫存商品”明細帳增加一個進價差異欄目即可,也可以在進價差異欄目增加一借一貸兩個小欄目,帳簿設置不會復雜。
    (三)及時性。正因為可以隨時結轉銷貨成本及匯總進價差異,最新進價法不會受到及時性的困撓。由于每次商品進貨價如發(fā)生變動都會產生提價金額,這種轉出成本我們可以認為是提前轉出的毛利金額,而在報表中反映的銷售毛利實際上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基于以上的特性,最后進價適用于存貨額較大而且商品的進價受市場影響經常會發(fā)生變化的零售企業(yè),比如一些大型的具備配送系統(tǒng)的零售企業(yè)如沃爾瑪和家樂福都是采用該方法進行成本計算。
     相比前兩種方法,移動平均法的成本相對合理,從長期看也可反映企業(yè)由于進價變動帶來的庫存成本發(fā)生的變動,但成本一直在一定范圍內波動,永遠無法體現(xiàn)真實的成本,另外由于由于進價發(fā)生變動對庫存產生影響反映的金額相比最后進價也不夠及時準確,離市值仍然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適用于,對庫存受市場影響產生變動,要求不高,并注重于毛利的準確性的一些超市和賣場。 
     對于企業(yè)來說,選擇哪種成本核算方法最好,主要看企業(yè)所在的角度(包括價值、納稅和現(xiàn)金流量、管理人員業(yè)績評估等多個角度)、考慮的主要因素,另外還要看企業(yè)所經營存貨的特點和財產物資的盤存制度以及物價變動情況等,適合企業(yè)的存貨計價方法才是最好的計價方法,企業(yè)才會從中受益。所以企業(yè)必須全面考慮,揚長避短,選擇最適合企業(yè)的存貨計價方法。

發(fā)布:2007-04-16 10:59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進銷存網絡版其他應用

藥品進銷存管理系統(tǒng) 醫(yī)藥進銷存 超市進銷存管理系統(tǒng) 服裝進銷存軟件 倉庫進銷存管理軟件 進銷存財務軟件 傻瓜進銷存 萬能進銷存軟件 進銷存網絡版 進銷存管理系統(tǒng) 進銷存系統(tǒng) 服裝庫存管理軟件 條碼倉庫管理軟件 庫存管理軟件 倉庫管理軟件 庫房管理軟件 出入庫管理軟件 倉儲管理系統(tǒng) 倉庫管理系統(tǒng) 庫存管理系統(tǒng) 入庫出庫管理軟件 進銷存軟件排名 倉庫管理軟件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