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知識之前,人人平等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六月份由于「兩千年世界信息科技大會」(WCIT)在臺召開,世界主要信息領袖紛紛來臺,對網絡帶動的信息時代,勾勒燦爛的前景。6月5 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第三份「信息科技革命及其對經濟影響」的年度報告(Digital Economy 2000),明確表示信息科技產業(yè)已成為美國經濟最主要的動力。美國商務部長戴利在這份98頁的報告中清楚的宣示:「數字經濟的時代已經來臨?!咕嚯x前一份報告不過26個月的光景,「崛起的數位經濟」的「崛起」(emerging)一字已經走入歷史。

而在臺灣的科技大會場外,也有一群藍領階層的工會代表高舉標語,抗議科技霸權,拒絕「新經濟」加速「新失業(yè)」。特別是高年齡、低學歷、低技術的勞工,跟不上這波高科技時代的競爭效率,又缺乏有效的在職訓練,面臨資遣、裁員威脅,將成為「網絡新貧」,與場內眾星云集的「網絡新貴」恰成痛苦的對比。

臺灣該如何加速知識經濟列車?

事實上,雖然信息科技已經普及全球許多地區(qū),但美國經濟因其受惠的程度,卻大幅領先其它國家,基本的原因是美國的工商經營環(huán)境鼓勵自由競爭,法規(guī)與金融體制游戲規(guī)則清楚,使具有冒險犯難精神的企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美國夢」的同時,因努力工作而帶動了經濟的成長。所以MIT教授梭羅(Lester Thurow)在6月13日于臺北的一場演講中表示:「過去五年臺灣雖然是亞洲地區(qū)表現最好的經濟體,既沒有日本的長期經濟衰退,也未受亞洲金融風暴太大的影響。但為什么臺灣平均國民所得只有美、日等國的一半呢?就是因為知識經濟列車是搭上了,但開得不夠快?!剐畔⒖萍紟淼男陆洕倘挥姓T人的「錢景」,但也是企業(yè)的革命和挑戰(zhàn),唯有善用知識、創(chuàng)造價值的企業(yè),才能成為這一波「知識經濟」的主角。臺灣將往何處去?答案已經很清楚,首先「政府需要營造一個讓技術、教育和創(chuàng)意能夠生存的社會組織,在所得重分配上加強教育資源,使所得不高的窮人子女有在知識經濟時代成功的機會。」(以上系梭羅教授之意見)其次,企業(yè)必須善用數字科技,迅速進行體質轉型,成為「知識管理」的組織(以上為信息領袖們的共同意見)。 其實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也正是人類「知識管理」的歷史,萬物之靈借著經驗與思考的交互作用發(fā)展具體的知識,形成今日的文明。為什么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特別強調「知識管理」呢?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外部的競爭環(huán)境與內部的組織環(huán)境。 「知識管理」的

「知識管理」的兩面思考

在外部的競爭環(huán)境方面,由于數字網絡驚人的速度(speed)與聯結(connectivity),使得市場(意指消費者和一般大眾)的知識周期迅速縮短,換言之,顧客的知識共享(Knowledge Sharing)迫使企業(yè)的知識周期必須縮短。數字科技雖然降低了公司的營運成本,數字網絡也同時降低了「市場」的交易成本,迫使公司唯有不斷的縮小規(guī)模方能生存,亦即所謂的「公司遞減定律」(Law of Diminishing Firms)。既然組織的規(guī)模必須縮小,唯有利用「知識」的杠桿作用,才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所以「知識」是企業(yè)維持外部競爭力的關鍵。

在內部的組織環(huán)境方面,第三波的知識經濟和第二波的工業(yè)經濟最大的不同,就是工業(yè)經濟時代的知識和決策是屬于少數領導階層的特權,各部門員工雖擁有不同的技術與知識,但是鮮少交流與分享,本質上是「信息即權力」(Information is power.)的組織。換言之,員工的「知識共享」將迫使管理菁英們交出知識的專利,成為「知識導向」的新組織,而非「官大學問大」的舊保守組織。

因此,知識管理的意義來自于「知識共享」,讓「知識共享」成為重要組織文化和社會文化。組織成員必須先有信任,才愿意共享知識,也才能分享知識創(chuàng)造的價值。社會成員必須先有尊重,才愿意貢獻知識,也才能分享因知識而提升的生活?!钢R管理」雖然可以為企業(yè)帶來成功,但是知識不應該只為經濟而存在。知識管理雖然可以為國家提升競爭力,但是社會福祉不該只有財富。我認為「知識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知識之前,人人平等」,「知識共享」目的是「知識即責任」(Knowledge is responsibility.),知識管理對企業(yè)而言為「提升組織共享知識的能力,以便善用知識,創(chuàng)造企業(yè)的價值與利潤」,對社會而言為「促進社會共享知識的能力,以便消弭特權,達成社會的平等與正義」。

唯有回歸到人性的尊重與人文的思維,信息科技帶動的知識經濟才不會造成更大的數字落差與機會的不平等。知識共享帶動的知識管理也不會造成更大的利益壟斷與貧富的差距。寄語會場外抗議的藍領階層們,在現今這個已經不平等的世界里,最大的輸家不是力爭上游的弱勢者,而是坐以待斃的旁觀者。

來源:臺灣-知識管理研究中心

發(fā)布:2007-03-25 10:57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南昌OA系統(tǒng)
聯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