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閉

周榕:集體的空間詩意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有關空間詩意的問題,實際上在中國建筑界是缺少反思和深入批評的,什么叫做空間詩意,這種空間詩意是由傳統(tǒng)得來的,還是我們現(xiàn)代的一種新發(fā)明?

建筑評論家、清華大學副教授周榕

有關空間詩意的問題,實際上在中國建筑界是缺少反思和深入批評的,什么叫做空間詩意,這種空間詩意是由傳統(tǒng)得來的,還是我們現(xiàn)代的一種新發(fā)明?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空間詩意有一個特點,就是建筑在私人體驗、私人情感的基礎上。但這種空間詩意與我們現(xiàn)代的城市生活有一個極大的矛盾,這種矛盾在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始終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甚至只有極少數(shù)建筑界人士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2014年北京新增綠化面積37.5萬畝,城市綠化面積總共是1019公頃,林木綠化率達到58.4%,森林綠化率達到41%,城市綠化覆蓋率為47.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9平方米。這組數(shù)據(jù)和指標似乎很讓人欣慰,但其實并不如此,因為上述數(shù)據(jù)中提及的綠地是絕大部分是無效綠地,分布在北京周邊的山野之中,我們很難有機會進入,所以完全感受不到,因此這些數(shù)據(jù)是毫無意義的。但我們?yōu)槭裁催€要追求這些數(shù)據(jù)呢?

關于這點,就不能不能追述到城市理想里的一大發(fā)明:歐文在十九世紀初、霍華德在十九世紀末分別提出的概念——田園城市。但“田園城市”是不是一個非常好的城市理想的藍圖?關于這點沒有多少人進行深入思考,我們仿佛天然就認為田園城市是一個完美的城市理想的藍圖。但實際上,田園城市跟我剛才講到的城市無效綠地恰恰是一個始作俑者。把城市的空間建成區(qū)夾雜在田園和自然的景色之中,其實是因為由于無序蔓延的龐大的人工建成區(qū)太過環(huán)境質量低下和嘈雜,所以我們需要用田園和綠化人為地把它們隔離開,這才有了我們今天城市里的綠化隔離帶的概念。這個提法的著眼點是隔離,用綠化把城市空間隔離開來,因此這些所謂的城市綠化在我看來是完全無效的。

傳統(tǒng)的蘇州園林是典型的私家園林,這種私家園林現(xiàn)在也成了一些當代中國建筑師理想的空間范本。但把這種私家園林當成空間范本忽略了一個非常大的前提:這些私家園林是供極少數(shù)社會頂層人士享用的,所以它的設計原則、構成原則是與當代大眾的社會生活格格不入的。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當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入私家園林的時候,整個園林的詩意會蕩然無存。為什么?因為它的空間構造和所有的環(huán)境組織都不是為了多數(shù)人,為了城市的公共生活而準備的。所以它所呈現(xiàn)的詩意是與城市的公共生活模式有極大矛盾和抵觸。

而我們現(xiàn)在城市公園實際上是私家園林概念的衍生,所以我認為城市公園和城市綠化隔離帶一樣,其實都是一種城市空間非常差的模式和理想。因為所謂城市公園平時跟城市是隔離開的,是隔離帶的提升版本。不論是田園城市還是公園城市,都不是一種很好的人與自然的關系。那么人與自然的關系、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中比較好的方式是怎樣的?在我看來,是用城市的公共性去激活和喚醒自然,從而產(chǎn)生一種集體的空間詩意。舉個例子,臺灣地區(qū)的著名建筑師黃聲遠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黃聲遠做的建筑單從形式上看并不是很奇特,但有他自己獨特的特質和敏銳的眼光,他看到了絕大多數(shù)中國建筑師所看不到的,就是作為建筑師,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一個從原來的金字塔形的、由私人掌管城市生活的模式,到現(xiàn)在這樣一個扁平化的公共生活為主體的城市生活模式的轉變。

黃聲遠的代表作津梅棧道

什么叫城市的現(xiàn)代詩意?不是和古代人一樣找一處山水極好的風景名勝之地,做一個封閉式的空間詩意,而是要讓更多的人使用,讓更多的人介入,創(chuàng)造一種城市和自然之間真心交融的公共生活的紐帶,這才是現(xiàn)代城市的自然詩意,集體的空間詩意。

津梅棧道是黃聲遠的代表作,我當年看到這個棧道的時候還不認識黃聲遠,但是一看到這個作品就有非常大的觸動。津梅棧道實際上是宜蘭的一座步行橋,宜蘭市有一條宜蘭河把城市隔成兩段,民眾必須跨過宜蘭河才能享受到城市另一側的公共服務。宜蘭河以前只有一條老的人車混行的公路橋,行人走在其上還要顧慮安全問題,根本沒有心情感受到兩岸宜蘭河的美好環(huán)境,所以這個環(huán)境盡管再好,也是處在一種休眠的狀態(tài)。而黃聲遠使用了非常簡潔但是到位的點穴式的建筑手段,喚醒和激活了自然。因為新造一座橋成本很高,黃聲遠就選擇用一種輕鋼結構把步行棧道固定在老公路橋的外部下側,最大程度地節(jié)約了成本。棧道從技術手段上可以做得很寬,但黃聲遠故意把它做得很窄,目的是增加棧道的公共性。他有一句名言:“路要窄,人才可以相遇,燈要暗,鳥才可以安睡。”如果路很寬闊,大家就沒有擦肩而遇的可能性了,沒有目光的交流,生活就會很冷漠。黃聲遠用一種建筑的方式,讓城市的公共性提升,刻意營造出一種空間的密度和人行為的密度,而這種密度恰恰能讓你把步伐放慢,只有把步伐放慢,你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被忽略的大量的美好風景。

通過這個案例大家可以很好地看到,所謂的公共性的空間詩意和基于中國古代園林傳統(tǒng)的私人的空間詩意有很大不同,這其實是考量中國的空間環(huán)境是否真正進入現(xiàn)代文明的一個非常大的標尺。我們現(xiàn)在不能過多地回歸到古代的桃花源,留戀在虛構的私屬化的詩意中,而必須要用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勇敢地進入現(xiàn)代文明。

 

發(fā)布:2007-11-10 13:3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相關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