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不只是領導,還要治理:實施高效的IT治理(五)(AMT研究院 黃慶揚 編譯)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IT治理框架

基于以上研究,我們開發(fā)了一個IT治理框架,如圖4所示,它以框架的形式呈現,因此適用于任何公司。高效的治理需要業(yè)務目標、IT治理類型和業(yè)務績效目標之間的協調(也即,水平的箭頭所示)。例如,公司的關鍵業(yè)務指標(如發(fā)展現有業(yè)務,共享和重新,減少上市時間)需要與IT治理模式(如IT投資的聯合模式)、業(yè)務績效目標(如目標和時間框架)進行協調。此外,治理框架必須將成績和測量手段(垂直的箭頭所示)協調起來:業(yè)務目標和所需行為、IT治理模式和機制、業(yè)務績效標尺和目標。例如,業(yè)務目標(如共享和重用)在一套所需的行為(如現在公司內部搜索)里發(fā)揮作用。

在我們研究的另外一個案例里(這個案例也是基于我們前面所建的模型),建立一個共享服務模型的方案看起來好像有點冒險。這個公司負責IT基礎設施的副總裁是這樣評論公司進行IT治理和共享服務提議的方法(公司確定的一個重要的所需行為)的,“這個委員會被授權通過制定IT戰(zhàn)略來確定IT發(fā)展方向并決定IT標準。此委員會由各業(yè)務單元的CIOs和地區(qū)性(美洲、歐洲和亞太地區(qū))的IT主管組成。這個委員會每兩周碰頭一次。在此期間,我們會將共同的服務提議提交給IT委員會?!?/FONT>

在這個公司里,“共享服務”就是一種用來滿足公司業(yè)務目標(作上角)的所需的行為(圖4的左下角)。而實施共享服務的機制(中下部)則是指由IT經理(左上)組成的IT委員會。IT委員會的領域是IT戰(zhàn)略和IT標準。這個共享服務方案雖然很艱辛,但最后結果很可能會失敗,因為在共享服務的公司級目標和以IT為中心的IT委員會間缺乏一種協調。公司另外一些管理者很可能抵制共享服務的提議,因為他們沒有參與到執(zhí)行這個服務的方案中去。高效的IT治理需要所有重要的治理機制都與公司的業(yè)務指標和績效目標相協調。

將此框架應用于一個特定的公司,就可以以一個圖形的方式交流和分析現存的IT治理結構和所需的行為,并提供了一個簡化的概括性總結。圖5對State Street的治理方式進行了總結。正如圖中所示,State Street的治理結構使業(yè)務指標、治理模式和業(yè)務績效目標得到了協調。此圖垂直的部分展示了State Street按時間不斷的改進協調方式的過程。例如,達到所需治理方式的動力來源于對機制的不斷微調,其結果是跟蹤隨時間變化的績效標尺。

重新思考IT治理

如果公司想通過信息技術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的業(yè)務績效目標,這時建立高效的IT治理至關重要。我們的框架提供了一種分析IT治理與IT領域、治理模式、機制和標尺結合的方式,以鼓勵那些促進公司績效目標的行為。實施高效的IT治理需要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以及對框架內的每個元素進行仔細的確定和協調。每個公司的治理結構對其目標和績效指標來說都會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推薦以下的重思考IT治理的流程:

1. 將“現有的”映射為一張如圖3所示的圖形。提出一些問題:如過去用過的治理機制是什么?這些機制會協同工作以鼓勵公司的所需行為嗎?

2. 通過完善圖5中左邊長方圖形,確定公司的業(yè)務目標和相關行為。

3. 考慮代表公司的IT治理方式(圖1)以及表現良好的公司在財務標尺上是如何與眾不同的。然后考慮代表公司使用的治理機制(圖2)以及其特征。

4. 通過完善圖5中的中間長方圖,重新設計公司的IT治理機制。為公司構建一個如圖3所示的“將來”試圖,以確定將要在各個IT領域采用哪個機制。

5. 通過完善圖5中的右邊直方圖,確定績效目標、標尺和新的治理模式的責任。

6. 計劃從“現有的”治理機制向“將來的” 治理機制遷移,并識別出所涉及的主要組織和文化上的變革。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識別出如下對高效的IT治理和完成步驟6所示的艱難的遷移至關重要的幾個特征。

  • 透明度:使治理機制對所有的管理者都透明。 IT決策制定越不透明,越是暗箱操作,在結構上的信任就越少,也越不愿意按提高公司績效的規(guī)則進行操作。
  • 積極設計治理機制:開誠布公的設計治理機制及所需行為。缺乏效率的治理結構通常都是由IT治理缺位造成的。當IT治理缺位時,幾個治理機制(如IT委員會和IT投資評審流程)會各自為政的來對付特定但有差異的問題。此時,即使每個機制都經過精心設計,其組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不同的人由于其目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因此會在不同的時間設計出不同的機制。
  • 何時重新設計治理結構: 對整個治理結構進行重思考是一件負擔沉重的事情,因此不應該頻繁的進行。設計和實施一個新的治理結構往往耗時數月,而讓組織接受和學習其使用方法的時間會更長。所以,每隔12個月或者更少的時間進行治理結構的變革是不可取的。相反,一個戰(zhàn)略或者合并上的重要變革需要相應的治理變革。經濟上的變革則不需要治理結構上的變革,只要在現存的治理結構下進行決策類型上進行變革就可以了。如果經濟的衰退需要在公司的治理結構上進行變革,這就意味著治理結構設計的不好,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 治理培訓:旨在幫助管理者了解和使用治理機制的培訓至關重要。受過治理機制培訓的用戶,更有希望對決策負責,并不太可能導致如下所述的一個以流程為中心的制造企業(yè)的類似情況的發(fā)生?!拔也坏貌幻刻於家槐橛忠槐榈闹匦伦C明我們的新戰(zhàn)略。本來10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在會議室里待上45分鐘……管理委員會已變成一個重新設計廉價桌面的志愿建筑師?!?/FONT>
  • 新的治理需要多種選擇: 高效的治理結構很簡潔,并會努力優(yōu)化一系列績效指標和標尺。治理結構試圖優(yōu)化的績效指標越多,就越難進行管理。優(yōu)化更多的績效目標需要更多的治理機制,每個都會鼓勵不同的或者相互沖突的并會引起混亂的行為。許多大公司都試圖優(yōu)化幾個IT支持的績效目標。IT治理,象業(yè)務戰(zhàn)略一樣,需要多種選擇,以確定哪個績效目標及它所決定的所需行為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目標應該設計進治理結構,而其他的目標則可以歸入意外處理。
  • 意外處理:成功的業(yè)務會不斷的發(fā)現那些新的、但不能被現有的IT治理結構支持的機會。為了支持這些機會,治理結構必須能夠清晰的描述意外處理流程。一個意外處理流程能夠將問題帶到一種比較開放的討論中來。例如,UPS,最成功的包裹和物流公司,有一個清晰的對體系結構和標準進行意外處理的機制。任何體系結構上的意外情況,都必須得到驗證:業(yè)務擁護者用一頁紙的陳述以證明某個意外,而工程師則會用一頁紙的陳述以反對某個意外。如果業(yè)務擁有者和工程師不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問題就會通過IT架構委員會反映到CIO,如果還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就會一直反映到執(zhí)行委員會。這個過程允許每個意外都得到仔細的討論。加入商業(yè)案例是合理的,意外也就會容允了。然后它就會被放置到技術方案的清單上去,而如果任何方案應該根據UPS的體系架構標準進行重新開發(fā),它也必須得到再次評審。UPS方法的長處在于:它允許IT機構高效的支持那些有獨一無二系統(tǒng)需求但不符合UPS高度標準化的IT環(huán)境的新業(yè)務。因此,如果市場機會足夠多,這個獨特的系統(tǒng)需求就會重新放在核心的位置,并且以UPS的標準和架構進行設計。

這種治理的備選方案是一套不協調的機制,會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實施,每次都會解決一個具體但常常是局部的問題。這種結構不可能高效的關注公司針對戰(zhàn)略業(yè)務目標的IT實務。

隨著公司IT的重要性日益增長,隨著公司努力用集中控制和標準化的優(yōu)勢來平衡企業(yè)家精神和新品的上市時間,對高效IT治理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了。隨著復雜性的增加和新品上市時間的削減,在新的世界里保持領先地位也越來越難了。高層管理者需要重新設計鼓勵所需行為的流程,而不是僅僅進行領導。一言以蔽之,不只是領導,還要治理。治理鼓勵和利用了公司所有員工而不只是領導層的獨創(chuàng)性和智慧,這也符合公司的整體愿景和原則。

設計高效的IT治理是高層管理者的責任,而且IT治理還必須和公司的其他治理結構進行很好的契合。而存在于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持續(xù)不斷的摩擦告訴我們,當新問題不斷的挑戰(zhàn)現狀時,高效的治理是困難而且具有革命性的。然而,只要有了它存在,高效的治理就會成為公司競爭優(yōu)勢的來源。

 

發(fā)布:2007-03-25 10:21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