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guān)閉

張永和:我喜歡一切與文藝有關(guān)的事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他說,以前的大學教育不教學生有用的東西,謀生的技巧,學的是哲學、理論物理,學了雖然沒有實際的用途,但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師 張永和

7月16日周四晚八點,深圳OCT有方建筑的門口一群沒報上名臨時來碰運氣的建筑設計師或愛好者正在等待入場,場內(nèi)不僅所有的座位滿員,后面和兩側(cè)能坐能站的空間也早已滿檔。

盛夏、非周末的夜晚,一屋子年輕的面孔和熱切的眼神在等待張永和出場。

張永和,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師、同濟大學教授,曾任麻省理工大學建筑系系主任,也是建筑界著名的普利茲克獎的評委,同時還是十年前深圳首屆建筑雙年展的策展人。當晚的主持人史建介紹,張永和當時堅持自己的審美和立場,建立起了獨特的評價體系。張永和接腔道:為此得罪了好多人。

和現(xiàn)場熱切的氣氛相比,張永和是淡的、散的、慢的,喜歡說大實話,總能引發(fā)笑聲。講座的題目是《畫、看》,畫是有關(guān)他的新書《圖畫本》,而《看》則是與聽眾一起分享他用手機拍攝的外部世界。

他善于自嘲,不管講被折磨被否定的糗事兒,還是講小有得意的樂事,都是一樣的腔調(diào),不緊不慢,沒有過頭的話,有幾分侉氣,幾分憨勁兒。不過他的反應相當敏捷,提問環(huán)節(jié)有同學說自己的問題跟當下相關(guān),也跟講座的主題無關(guān)。張永和立馬反問:你的意思是我的講座跟當下無關(guān)?全場一片笑聲。

畫:當建筑師遇上美術(shù)愛好者

張永和自稱是“文青”,喜歡一切與文藝有關(guān)的事。反之,一個男人喜歡讀報紙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體育版塊,他統(tǒng)統(tǒng)不喜歡。

可惜他的文青夢走得并不順利。

從小喜歡畫畫,6歲時老爸找了一個藝術(shù)家看他的畫,藝術(shù)家的評語是:這孩子怎么畫得這么匠氣?!他的畫家夢從此被判了死刑。

他對不同的語言非常感興趣,上大學時學德文和法文,沒想到德語老師跑到他們系打聽:你們系的張永和是不是弱智?他的語言夢又破滅了。

畫建筑圖,他畫得并不怎么樣。今年年初他的《圖畫本》出版,當初畫得很棒的同學嘲諷說,沒想到張永和的爛畫也能出書了。他笑笑。

他曾困惑:建筑到底是圖還是畫?一般人認為掛在墻上的是畫,蓋成房子的是圖。但他覺得兩者之間的界限并沒有那么分明。他認為建筑畫的意義不僅是按著圖紙蓋房子,從藝術(shù)的角度看,還提供了一個個超現(xiàn)實主義的境界。

他自稱受的是古典主義建筑的教育,光線、意境,都是他所關(guān)注的,他的圖紙總是試圖準確、詳細地表達想象中的現(xiàn)實,所以他的圖里面會有床單、飄動的窗簾、還有植物這些通常的建筑圖紙里不會出現(xiàn)的物件。他還畫石板畫,試圖讓圖紙和生活一致??戳艘粋€日本現(xiàn)代舞蹈的演出,他能畫一組不同的東西出來。在美國的時候,因為沒有商業(yè)項目,他在圖畫紙上畫了很多與建筑圖無關(guān)的畫,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偵探,8到11歲的年齡,有大衣皮鞋帽子,吃的是他覺得可以把什么都丟進去煮的火鍋。

看到喜歡的畫,有點走火入魔,他會照著原樣畫一遍,記在腦子里。他歸結(jié)是一個建筑師的美術(shù)情懷。

在美國留學時,他曾被一位老師拿同一幅畫折磨,每周輪番來一遍,周而復始,問他們從中看到了什么?他說畢業(yè)很久以后,花了兩年時間,他突然像解困一般悟出,從此他再也不關(guān)心別人怎么看了。由此他卻對文藝復興早期的畫特別感興趣,他覺得那個時期的畫家特別有想象力,同樣需要讀他們畫的讀者也特別有想象力。

談到自己的畫圖,他介紹有三個著名的建筑師同樣畫得不怎么樣:一個是著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除了畢業(yè)論文里的畫,從來見不到他畫的圖紙,他甚至懷疑貝聿銘是秘密畫好后馬上就揉成團扔掉了。第二位是德國著名的建筑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上大學時他畫不好圖紙,痛苦極了,寫信給媽媽。媽媽鼓勵他說,如果你只是因為畫圖紙畫不好,依然熱愛建筑,那沒有關(guān)系,畢業(yè)后我可以雇人替你畫圖紙。OK,疑難解決,建筑繼續(xù)。還有一位是意大利建筑師阿爾多·羅西,他當初畫圖紙也畫得痛苦之極,但這并不妨礙他后來成為賣畫最多的建筑師之一。

有這三位大師在前,張永和覺得自己有畫下去的勇氣,想起6歲時他的畫被判死刑的“匠氣”兩字,他現(xiàn)在反而覺得自己不夠匠氣。

看:透過手機看世界就是質(zhì)感的

張永和說,8歲的侄女是他手機攝影啟蒙老師,3年前她順手自拍的他們倆的攝影成了他自拍的開始,而他的同事作為他的攝影研究生導師,一直引領(lǐng)提升著他的攝影技術(shù)和水準。

不過他的攝影以黑白為主,他說,用彩色他覺得看不到城市,只有黑白才能表現(xiàn)出質(zhì)感。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有質(zhì)感的,運動也是質(zhì)感,世界就是質(zhì)感的。他拍的是世界各地的有名景點,但在他的眼中卻統(tǒng)統(tǒng)是黑白的質(zhì)感呈現(xiàn)。當天講座海報上的那張照片,是他在奧斯陸的一家教堂拍到的,用的是門外滲進來的自然光,他覺得打亮的天花板就像一顆星球一樣,打動了他。

他自稱是一個城市動物,對自然界沒感覺,又是俗人一個,喜歡吃吃喝喝掃掃貨。但接受少林寺的委托,在澳洲建一座禪修中心,他覺得自己拍線條時心里很靜。除了拍建筑外,他喜歡拍人,近距離拍,飯桌上、會議上、行走中、聚會中,業(yè)主、鄰居、朋友,都成了他的拍攝對象。拍熟人時大家會躲閃,但他發(fā)現(xiàn)在聚會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表現(xiàn)主義者,希望你看他拍他。

講座最后他用一張白色花盤里兩顆梨子的靜物照做結(jié),他覺得靜物的英文詞Still Life能很好地表達他對生活的向往:靜止的生活。

我喜歡一切與文藝有關(guān)的事

張永和十年前出版了一本《作文本》,把他的文字癮集中治療了一次,再版時增加了三篇文字,同樣暢銷,據(jù)說新的版本要重出,還要增加他寫過的劇本。

除了熱愛寫字畫畫,他還是一個狂熱的影迷,甚至還拍過電影。他向聽眾推薦了兩部電影,一部是以數(shù)學家圖靈為原型的《模擬游戲》,一部是以霍金為題材的《萬物理論》。

作為著名建筑師張開濟的兒子,他總會在不同的場合被問到父親對他的影響,當天聽眾也照問。

他說自小家庭基本上就是放養(yǎng),基本不管。

小時候有一次數(shù)學考不及格,哭著回家了。爸媽一問,安慰說:還以為什么事呢?

高考前同樣爸媽都不管他,媽媽不管的理由是覺得他肯定考不上,爸爸不管的理由就覺得他一定能考上。

至于老爸的影響,他說有兩件事都發(fā)生在暑假,一次讓他畫房上的陰影,他蒙對了。另一次是問他:為什么一塊磚頭這么大?他想了想回答:一只手能拿住。結(jié)果又對了。他覺得房子是磚頭蓋的,這一問人和房子的關(guān)系,以及建筑與人的關(guān)系都在這里面了。不過,他說是自己的猜測,老爸當初未必有想這么深。

有建筑學院的年輕大學生問他如何在熱愛專業(yè)同時享受人生?

他說,以前的大學教育不教學生有用的東西,謀生的技巧,學的是哲學、理論物理,學了雖然沒有實際的用途,但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他提醒一個年輕的建筑師,不要太關(guān)心市場。另外,在學校學到蓋房子的技能太少了,要多去工地。

發(fā)布:2007-11-10 13:44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guān)閉]
相關(guān)文章:
相關(guān)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