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人力資源管理發(fā)展的趨勢與創(chuàng)新
21世紀初,人類社會繼工業(yè)文明之后,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互聯網絡日益普及,全球經濟趨向一體化。伴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力資本已超過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本,成為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成為經濟、財富增長的源泉。對人力資源的爭奪,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當今各類企業(yè)及社會組織時刻關注的重心。當前,人們的認識在某些方面仍囿于舊觀念、舊體制、舊做法,只有厲行改革,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才能使人才迅速成長和才盡其用。
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首先要將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職能向直線管理部門回歸。這是由于企業(yè)的組織管理方式為市場迅速的變化,一方面組成集團,另一方面又將企業(yè)分組成許多獨立的、自負盈虧的成本——利潤中心。這些中心不但在財務、生產等方面獨立自主,相應地在人事方面也享有自主權。這意味著建立這種下屬企業(yè)的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職能層次化和向下分散、放權,導致復雜化。!
其次,要分化人力資源管理職能。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可概括為4個方面:人力資源配置(包括規(guī)劃、招聘、選拔、錄用、調配、晉升、降職、轉換等),培訓與開發(fā)(包括機能培訓、潛能培訓、職能生涯管理、組織學習等),工資福利(報酬、激勵等),制度建設(組織設計、工作分析、員工關系、員工參與、人事行政等)。這些職能相互聯接,原來由人事部門一攬子管理,現在由于內外環(huán)境變化,如社會專項服務業(yè)的發(fā)展,這些職能也出現分化,有些職能向社會服務網絡轉移,有的在組織部門各層次間分工,以達到其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最佳管理并降低成本。
其三,突出人力資源的戰(zhàn)略管理和制度化。人力資源管理必須突出從戰(zhàn)略的高度和制度化方面加強管理,強調發(fā)掘、發(fā)揮人力資源的能量,增強組織、集團的凝聚力,增強人員的使命感,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同時,人力資源管理要柔性化、扁平化。所謂柔性化,就是在新時代,勞動者文化素質日益提高,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知識差距日益縮小,整個勞動市場上雙向選擇,勞資雙方(組織與受聘者)的關系,從“契約關系”日漸演變?yōu)?ldquo;盟約關系”。原來金字塔式的逐級剛性管理柔性化,就是說,以原來的命令方法越來越難以奏效,權威的維系,越來越難以憑借權利。同時,信息的網絡化,大家可以處于一個信息平臺上,改變了過去一項信息逐級下達,上多下少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出現新的特征:內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勵重于控制。
管理的柔性化,又帶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原來領導指令逐級下傳,基層反饋逐級上報。高層信息多,下級占有少,信息分配的多少,決定權利的大小。但由此建構的多層組織形式在信息高速傳遞和競爭激烈、市場瞬息萬變的情形下,極易造成反應滯后,錯失良機。因之,精簡中層,使組織扁平化成為一種潮流,如實行矩陣組織結構。在下層建立成本利潤中心也是為適應這種變化。
整個組織管理的柔性化、扁平化,必然地也使人力資源管理趨于柔性化、扁平化。于是適應這一趨勢吸納管理的新觀念、新方式、新內容,厲行改革,實施模式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首先管理者要轉變觀念,走出傳統的誤區(qū)。
第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從傳統的主要是從事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務工作中走出來,把人力資源能力的開發(fā)與廣納人才放在戰(zhàn)略的位置,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思想水平,將人力資源部門建設為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辦事機構,又是領導班子實施人才戰(zhàn)略的參謀部。
第二,必須打破常規(guī)去發(fā)現、選拔和培養(yǎng)杰出人才。首先,要看到人才的層次性,不能將人才僅僅理解為高層管理人才和技術尖子,有時由于中層和基層缺乏人才也嚴重阻礙了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也要看到,杰出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在任何時候都是人才競爭爭奪的焦點。所以,必須對人才有全面的理解。其次,評價人才,不能僅僅根據學歷、學位。必須根據實踐,依其能否勝任其崗位,是否有創(chuàng)新來判定,但對人才也不能求全責備。再次,吸納人才,不能只依賴從外部引進,還要注意從內部發(fā)現和培養(yǎng)??傊?,對人才的理解要走出片面性的誤區(qū)。
第三,人才工作的立足點、著眼點,不是以靜止的目光著眼于留住人才,而是要以動態(tài)的目光著眼于吸引、發(fā)現和發(fā)揮人才的作用。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對人才理解是第一位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流動是客觀法則。影響人才流動的各項因素,根據專家的研究,物質待遇的比值為14.4%,居第四位;晉升機會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領導重視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際關系和諧,比值為18.6%;工作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居第五位,比值是11.7%;專業(yè)對口為第六位,比值是8.4%。這個調查數字雖不是絕對的,只供參考,但從中可以看出,吸引人才,不能簡單靠一兩項措施,而應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整個企業(yè)(組織)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環(huán)境、氛圍。不單是領導者和人力資源部門成為伯樂,全體員工都要關心人才的發(fā)現與培養(yǎng),爭當伯樂。也就是說,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成長,要成為企業(yè)文化的核心。
第四,改變傳統把任用人才作為最高領導層的個人行為。要建立和不斷完善組織制度,把發(fā)現、開發(fā)、聘用、考核人才制度化,包括靈活的人才聘用制;科學、公平、可操作的考核評價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公平、公正的晉升制度等等,從制度上保證人才脫穎而出。
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要落實到制度的建設,根據形勢的變化,同時也要從我國的國情與單位的現實狀況出發(fā)。
首先,要把完善用工制度和塑造企業(yè)(組織)的新型勞動關系結合起來,建立一種靈活的引進人才和推動人才的成長機制。
其次,完善工作績效評價系統,將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結合起來,結合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晉升、晉級制度與靈活的激勵機制,體現公平與公正原則,使獎勵、晉升有助于激勵員工勤奮工作與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盡可能降低其負面影響。
再次,建立健全先培訓后上崗和培訓終身化相結合的制度,不斷地提高員工素質,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在保險、福利的基本項目社會化保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特點,開展不同層次和多樣化的福利項目,量力進行“感情投入”,增強員工群體觀念,培養(yǎng)團隊精神,持續(xù)地改善職工生活質量。
- 1職場進入"金三銀四"招聘月 SNS將迎來新一輪繁榮
- 2企業(yè)做好導購員招聘中的3要3不要
- 3節(jié)后上班第一周工作,HR該做些什么?
- 4薪酬的作用體現
- 5企業(yè)團隊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 6財政部擬定2010年財政收入增幅為10%
- 7持續(xù)溝通--績效管理的關鍵
- 8企業(yè)招聘策略淺析
- 9應屆畢業(yè)生就業(yè)難與實踐不足有關
- 10云計算下的供應鏈管理
- 11人力總監(jiān)2010 年度人力資源部工作規(guī)劃
- 12董明珠再斥同行挖角,保證無風險進入多元化
- 13招聘管理系統
- 14民營企業(yè)如何打響人才戰(zhàn)略保衛(wèi)戰(zhàn)?
- 15企業(yè)如何選擇合適的職業(yè)經理人
- 16人力資源管理總體活動的成本--效益的測量
- 17非產品&技術出身的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當好CEO?
- 18怎么才能把電話會議開好?
- 19北京最低工資標準擬上調10%至900元
- 20人力資源有效激勵的兩大前提是什么?
- 21薪酬體系:國企VS民企(一)
- 22教你看懂“互聯網小子”與“傳統老大爺”的本質區(qū)別
- 23如果劉備沒有錄取諸葛亮?
- 24今天下半就業(yè)形式嚴峻,300萬人需要就業(yè)
- 25人力資源管理部招聘小技巧
- 26降低員工的流失的有效措施(一)
- 27男女的薪水差距
- 28你缺的,可能不是人才
- 29HR管理系統為企業(yè)帶來了什么?
- 30人事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