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中職英語聽力理解微技能探究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聽力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主要的聽力功能,聽力技能的掌握依靠大量的技能訓練。那么,如何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呢?該文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結合筆者長久以來的思考,從預測、捕捉主要信息、抓關鍵詞、把握語篇整體等微技能對聽力理解進行探討。       關鍵詞:聽力理解;預測;語篇;記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6-0076-03       聽力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主要的聽力功能,而聽力技能的掌握依靠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聽力理解微技能的培養(yǎng)?,F(xiàn)在中職學生聽力技能普遍缺乏,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聽力技能的訓練。在技能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堅持精聽和泛聽相結合,精聽與泛聽是訓練聽力的兩種方式。精聽易細,必須逐詞逐句地聽,力爭聽懂每個詞、句、段。精聽關注語言材料本身,要求學生能夠記住語言知識及其中的詞、句、段等。泛聽關注的是材料的大意,聽懂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即可。無論精聽還是泛聽,都需要一些聽力理解的技巧。本文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結合筆者的思考,對中職英語聽力的一些較為重要的微技能作初步的探討。       一、預測     從理論上講,有的學者認為50%的聽力技巧與預測有關。從實際上看,預測可增強聽者對整篇材料大意的把握能力。另外,按照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聽力是一個“外部信息”激活“內部圖式”,進而產(chǎn)生“預期”,再經(jīng)過“證實-擴展-修正-再預期-再證實”的知覺循環(huán)過程。預測可分為聽前預測、聽中預測和聽后預測。聽前預測是根據(jù)材料標題和材料的附加信息(如圖表、問題、背景知識等)引導學生對材料的題材和體裁、結構、主要內容和重要細節(jié)進行預測。聽中預測指根據(jù)關鍵詞、句尤其是段落的起始句預測材料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包括對聽前預測的分析、修正、整理以及再預測。聽后預測一般是聽后仍有疑問或漏聽信息的一個回顧和推理性彌補。預測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關鍵詞預測   對話中出現(xiàn)departure(起飛時間)、direct flight(直達航班)、take off(起飛)等詞匯時,可推測出對話的地點是機場,對話雙方可能是服務員與乘客的關系   (二)背景知識預測   聽前先介紹或討論有關的背景知識,激活相關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體裁圖式,將 “沉睡”在長時記憶里的相關信息激活,使它們順利地調入“短時記憶”,從而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匹配、加工、篩選、重構,然后按一定的組織結構將它們調入“長時記憶”有序地儲存起來。在聽力理解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自上而下” 的信息處理模式去理解材料,即學會使用長時記憶的背景知識,尤其是依靠內容圖式和體裁圖式從語篇角度整體理解材料內容,用經(jīng)驗、常識、百科知識等來破譯字詞、短語或句子等語言要素;或通過標題、首尾段、主題句等篇章來理解難詞、難句和預測材料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細節(jié)。如:   Bob: What time do you have your coffee break in the morning?   Ann: Oh, usually around 10:45.   這兩句話很簡單,但“coffee break”是什么意思?其實在西方一些國家,寫字樓通常9:30開始上班,在大約11點鐘左右就有一小休,稱為“coffee break”,在小休時間里公司為職員們免費提供咖啡和茶水,下午4點左右還有一次。     (三)根據(jù)問題進行預測   根據(jù)問題中所提供的信息預測材料的大致內容。練習題大部分是關于what,who,why,how,how many,how much等問題。在聽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捕捉主要信息,對無關信息忽略不管,從而提高聽的有效性。如以下五個問題:     ①Where was Tom yesterday?②Why didn’t take the exam yesterday?③What was wrong with Tom yesterday?④Tom doesn’t go to school today, does he?⑤Will Tom go to see a doctor?   學生通過快速閱讀以上五個小題,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Tom在某處、是否病了、得了什么病、今天上學否、看病否等重要信息上,使聽音更有針對性。     (四)根據(jù)語境預測   語境是以廣義上的概念,它主要融合三個方面的相關知識:具體語境、話語或語篇和背景知識。將語境引入聽力教學,重要的更新教學格局,使之改變學習者的思維定勢,使理解層次從單純的表層記憶轉向復雜的深層理解,真正做到聽力理解。發(fā)現(xiàn)、創(chuàng)設和利用語境,實質上是聽者的已知信息或所獲經(jīng)驗與錄音內容相結合的信息加工過程,主要雙方具有同樣的背景知識,這種結合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以什么方式進行,都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都可以產(chǎn)生相應的語境因素。這時只需要獲得一個詞或一個短語,都可能推斷出一個句子或一個段落的大體意思,從而幫助聽者擴大信息吸收量,并為聽者重新組織信息材料提供辯證的依據(jù)(陳吉棠,2002)。學習者在聽音過程中不善于將自己已知信息和材料中的信息結合起來,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語境信息是造成聽力障礙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教學中,我們應指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設語境,并利用語境去理解材料內容。     (五)根據(jù)語調預測   語調即講話時人聲音的升降、高低,語調往往影響講話人所要表達的意圖。從語調中聽者可以判斷說話人的喜怒哀樂,判斷是贊同還是反對,是同意還是拒絕等情感態(tài)度。升調一般表疑問、不肯定,降調表肯定。如:   A:I bought a coat at 3000¥.   B:3000¥? You say, you bought a coat at 3000¥?     A.He is rather happy.B.He is rather interested.C.He is rather surprised.D.He is angry.   很明顯說話者B使用陳述句語序,但語調卻為疑問句語調,而且聲音高揚,說明說話者B對說話者A的做法表示很吃驚,因此答案為C。
    二、捕捉主要信息     捕捉主要信息是一種重要的聽力手段。聽懂一個語篇并不意味著需要聽懂每個單詞或句子。每一篇聽力材料都會包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在聽力教學中應訓練學生把聽的重點放在捕捉材料的主要信息上,排除次要信息的干擾。在聽錄音時,要告訴學生捕捉材料線索,建構記憶鏈,提高聽力記憶和理解的快速性、準確性和連貫性。主要信息一般通過標題、關鍵詞和主題句等反映出來,在聽音前引導學生根據(jù)標題、主題句和材料的附加信息推斷材料體裁、大意及篇章結構。如:新聞報道的特點是倒金字塔結構,新聞的導語(news lead)是新聞報道的精簡形式,包括整條新聞的基本內容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how),其余部分只是對新聞內容的補充和擴展。敘述或故事材料,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經(jīng)過和結果是主要信息。
    三、抓關鍵詞     關鍵詞就是句子或材料中表達重要信息或主要信息的詞匯。在聽音過程中,抓住了關鍵詞就抓住了材料中的主要內容。關鍵詞一般指最能反映場所、環(huán)境以及材料話題和主題的詞語。如聽一小對話,只要抓住其中一個詞,就能判斷出材料的主要內容(如:一聽到名詞“menu”就明白與飯店就餐有關)。關鍵詞主要有如下幾種:   (一)表語氣、態(tài)度性的指示詞  說話人通過使用yesnosurecertainlysorry等表明說話的態(tài)度和語氣,或肯定、贊許?或否定、反對?如:   A: Can I use your pen?   B: Certainly, here you are.   從certainly一詞就可以知道B對A的要求持贊同的態(tài)度。   (二)語篇標記詞   語篇標記詞有很多。有表序列的(如:first,firstly等)、表增補或強調的(如:and,also,too,above all等)、表轉折或對比的(如:still,yet,but,nevertheless,however,though等)、表因果的(如:because,for,therefore,as a result,thus,so,so that等)、表推論的(如:in that case,other wise等)、表解釋的(如:that is,that is to say,I mean,in other words,namely等)、表總結的(如:therefore,thus,in short等)。根據(jù)語篇標記詞可以由上句推測下句,由上句追溯上句的內容,由上段推測下段內容。  ?。ㄈ┓穸ㄔ~   有一些單詞(如:no,not,never,hardly,seldom,few,little,none,nobody,nothing,nor,fail等),有的表示全部否定,有的表示部分否定,具有隱蔽性,稍馬虎就會出錯。如   A: Were you late for the meeting?   B: Yes, but when I got there, there were few people in the meeting room.   聽音時必須抓住few這個否定詞,表示會議室里幾乎無人,從而推斷出每個人都遲到了。  ?。ㄋ模┯浌P記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人類至少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聽到的信息直接進入短時記憶系統(tǒng)儲存,然后轉化為長時記憶。由于“短時記憶”一次處理信息的容量有限而且保留信息的時間很短(約10秒),因此有人把它稱為人類信息系統(tǒng)中的“瓶頸”。心理學家認為:“短時記憶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般來說,一個人一次只能記住8個不相關的數(shù)字,或7個不相關的字母,或6個不相關的單詞。”這說明要提高信號記憶率,必須采用有效的記憶技能。聽力時進行簡單紀錄可以彌補單純依靠人腦記憶存在的不足,可以幫助學生回憶,使聽、說、寫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聽力效率。   聽力筆記時要求學生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并作記錄,在記筆記過程中要求邊聽邊寫,但仍然以聽為主。學生紀錄應以快速、準確為主??傊?,聽力紀錄應堅持以下原則:   首先,精煉簡潔,多用符號與縮寫。內容上,要達意,要在分析、歸納和理解的基礎上記下其要點;形式上,觀其形便要知其意。平時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造、總結一些速記的方法。如:∵(because)、∴(so)、√(good,right,agree)等。也要熟記一些大眾化的縮寫形式(如月份、一周七天、組織機構、國家名稱、度量單位等)。Jan:January;Mon:Monday;WHO: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U.S.A.:the United States;kg:kilogram。   其次,抓住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弄清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記下反映材料大意和中心的關鍵詞和主題句及一些重要細節(jié)(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   再次,不可過分依賴筆記。在聽音時,盡快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對材料內容加以整體把握,盡快抓住材料的主旨、大意和內容梗概,積極判斷材料內容所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人物關系等。     四、語篇整體把握     整體把握就是根據(jù)特定的語境、上下文暗示,對整個意群、語段、語篇的內容和意義整體領會。聽力的目的不是聽音、辨音,主要是聽音會意。有效的聽力并非力求聽懂每個單詞、句子和所有的細節(jié),而是要關注整體,盡力從整體的角度去理解材料的大意。在聽的過程中進行重點追蹤,獲取有效信息,并在聽后綜合信息進行推斷判斷、概括總結。透過單詞、語句的表層意思,整體把握說話者的態(tài)度、語氣和意圖,領會材料的深層含義。  ?。ㄒ唬├迷掝}整體把握   任何一種交際語言都是在一定的場合和文化背景下使用的,話題環(huán)境與職業(yè)之間存在內在的聯(lián)系。如:   W: Can I help you?   M: Yes, do you have the coat in a large size?   Q: What’s the woman? (The woman is a salesclerk.)    結合“Can I help you?”這一服務業(yè)用語及答語的關鍵詞“coat”,不難猜出問話人的職業(yè)。  ?。ǘ├弥黝}句整體把握   對涉及短文的聽力,我們必須加強材料大意以及重要細節(jié)的理解。根據(jù)英語材料特點,常將揭示材料中心的主題句置于材料之首,總結性話語則位于段尾或文尾,因此聽短文時一定要聽清楚每段的首尾句和篇章的首尾段。如:   Kate i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food.First, she decides what she needs to buy at home.How much bread does she need? What kind of vegetables? Is there enough fruit? Next, Kate makes a shopping list.She is going to buy two chickens, some cabbage, four tomatoes and two loaves of bread.She is going to buy 3 bottles of milk and 12 eggs.But she’s afraid she hasn’t got enough money, so she’ll have to stop at the bank on her way to the supermarket.   The speaker wants to tell the listeners about.     Kate decides what she needs to buy at home.     Kate i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food.     Kate makes a shopping list.   講話人一開始就提出所談的話題 “Kate is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 buy some food.”緊接著用語篇標記詞(first)提示購物前應該做的準備工作,接著用next順著這一思路便可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和大意,只要聽懂了句首,就可以得出其答案為B。   (三)利用語篇結構整體把握   英語段落和篇章常以主題句開頭,先陳述主題,然后分點論述,發(fā)展主題,以直線式展開。首句點名主題或尾句點明主題是英美聽者所期望的規(guī)范交流方式。在深入透徹理解所聽材料內容的基礎上,大腦對所聽材料進行分析加工,對信息內容進行篩選與重組等。學生了解了英語篇章結構及各類語篇的結構及行文的方式等特點,可以使學生克服母語的干擾,便于學生根據(jù)英語語篇特點直接推測材料的大意、中心思想及各段的段落大意,也更易于抓住材料的細節(jié),使學生的預測更準確、更快捷,從而加快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總之,聽力技能的訓練方法很多,作為教師,除了優(yōu)化課堂聽力教學外,還必須引導學生加強聽力技能(尤其是微技能)的訓練。作為一個聽力學習者,只有在教師系統(tǒng)地、有針對性、專門訓練后,全面掌握各種聽力技能和聽力策略,聽力理解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吉棠.再論記憶與聽力理解[J].外語界,2002(3).   [2]陳吉棠.語境因素與英語聽力[J].外語電化教學,2002(8).   [3]李開榮.聽力的語言心理認知與訓練[J].外語界,2002(2).    
發(fā)布:2007-04-08 11:3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