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甲方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客戶案例 | 在線試用
X 關閉

無人能夠“質疑德魯克”(孫景華)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AMTeam.org

當我看到《科技智囊》2005/6的封面文章“質疑德魯克”,著實嚇了一跳,因為這是我本人的一篇文章,原文題目是“生活方式決定企業(yè)命運”。

我想,編輯出于自己辦刊思想而以這樣驚人的題目示人,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的做法,但是事實上,在我看來,無論是誰,幾乎都沒有能力和理由去質疑德魯克,這不僅僅是出于對于“管理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的敬重,更是因為德魯克是從社會學與哲學的高度看待企業(yè)和管理,他的管理觀點都是洞察本質的闡述,幾乎沒有質疑的余地。事實上,德魯克構建的管理大廈,是如此的深刻和深邃,即使是想做到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都變得十分困難。

彼得.德魯克是誰?是一個開創(chuàng)了現代管理學的人,是一個對于管理本質有著深刻洞察力而獲得世界廣泛贊譽的人,是一個眼界廣闊涉獵了社會學經濟學等多門學科而著作等人的人,是一個已經96歲高齡卻依舊在思索管理和世界的老人,一個被媒體譽為“在一個充斥著自大狂和江湖騙子的行業(yè)中,一個真正的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家”。我甚至想說,假如沒有德魯克的出現,企業(yè)至少還要在混沌商業(yè)世界里摸索50年。

事實上,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習以為常、正在普遍使用著的管理理念或方法,譬如事業(yè)理論、有效管理、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分權授權等等,幾乎全部來源于德魯克的偉大思想,或者說,凡是你認為獨創(chuàng)的管理思想和觀點,其實它一點都不獨特,只要你去看看德魯克,就會發(fā)現全部籠罩在德魯克的龐大思想體系中。至于深刻的洞察管理本質的簡練定義,譬如“企業(yè)唯一適當的目的:創(chuàng)造顧客”、“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等等,更是成為了今天膾炙人口的管理名言警句。

實際上,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起,整個管理學界就進入了“德魯克的時代”。

在此之前,從管理理論學界到企業(yè)家的管理實踐,幾乎沒有人去關注這樣一個問題:“管理”是如何工作的?----是的,從來就沒有人這樣發(fā)問過。那時,他們正在忙著提高產品質量、擴大生產規(guī)模,他們誤以為規(guī)模就是利潤源泉、質量就是企業(yè)生命,當企業(yè)和產品開始接近同質/同量/同成本的情況下,他們開始了面向對手的無情殘殺,同時,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也由此暴露無疑。

正是德魯克的出現,結束了井底之蛙式的鬧劇。德魯克說,顧客決定了企業(yè)的命運----言下之意,就是告戒那些無頭蒼蠅式的管理者:拜托,請你們去看看顧客需要什么,再來談論你們的質量和品種,因為你們的命運并不是由你們自己內部決定、而是由組織外部的顧客決定。這時,這些狹隘的井底之蛙們,才忽然放棄了面向競爭對手的撕殺,轉向去尋找或是去創(chuàng)造只屬于自己企業(yè)或產品的顧客,至少,他們開始學會了一個詞:“細分顧客”。

在德魯克出現之前,人們誤以為只要努力工作,就會帶來企業(yè)成果。德魯克對此不屑一顧:這是個天大的謊言,不為顧客滿意的努力工作,他的工作成果只能是一堆積壓產品。這時,那些傳統(tǒng)的拼命強調“效率”的管理者,才忽然間恍然大悟:原來為上級任務工作和為顧客目標工作,并不是一回事:“效率”和“績效”差著十萬八千里哪。于是,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開始流行起來,企業(yè)的成效也越來越顯著,管理者終于嘗到了“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正確的做事”的甜頭。

假如你愿意的話,你可以這樣的繼續(xù)接下去“在德魯克出現之前,是怎樣的。。。,在德魯克出現之后,又是怎樣的。。?!薄W詈竽銜l(fā)現,你所想到的,德魯克幾乎全部都說過了,你沒想到的,德魯克也早就替你想到了。事實上,當你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后,你會非常的氣餒!因為無論你有著怎樣重要的所謂“新發(fā)現”,在你轉了一圈后,就象孫悟空難逃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最終總是會落入德魯克的龐大而深刻的管理理論體系中。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德魯克并不會令我們如此的敬重。事實上,德魯克比我們能夠想象中的還要偉大,他橫跨了工業(yè)時代和知識與信息兩個時代,不但深刻解讀了工業(yè)與服務時代的管理本質特征,同時,還洞察了未來知識與信息時代的預見性問題,譬如“未來管理的非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是未來的管理職能、如何提高知識工作者的效率”等等一系列典型的、只應該在完全知識時代才會提出的問題,竟然被德魯克在二十年前就提了出來。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德魯克竟然神奇般的洞察了社會的本質:未來社會將是一個“知識社會”,同時,“知識”將成為未來企業(yè)最重要的驅動力。事實上,這一命題的提出,首先感到尷尬的應該是經濟學家,因為傳統(tǒng)經濟學一直在研究“稀缺資源”的配置與交易,可知識資源卻是可以再生的共享資源,一塊土地被別人占有后,后來者就沒了份,可一本有價值的啟智書籍,卻可以被無數的后來者反復的閱讀。實際上,德魯克所開創(chuàng)的這一命題,給予我們在未來的企業(yè)管理上,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因此,僅僅說德魯克是“偉大的管理學家”或“管理大師中的大師”,實在是太狹隘了,因為他完全有資格對得起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這樣的稱號。事實上,迄今為止,真正消解了馬克思的“資本主義必亡”觀點的人,正是德魯克。因為在德魯克看來,未來不再是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對立的世界、而是有知識和無知識之間的淘汰抉擇,消滅資本家的人,將不再是工人的暴動、而是來自知識本身的力量。事實也是如此,只要看看那些曾經橫行一時的資本家們,現在卻低三下四的圍著窮小子比爾.蓋茨和揚致遠們團團打轉,就會知道“資本給知識打工”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事實上,我所寫的《生活方式決定企業(yè)命運》一文,表達了這樣一個基本意思:

我們僅僅依賴過去細分顧客的方法、以及“滿足顧客”的理念,已經無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商業(yè)價值,因為今天的顧客,變臉的速度比猴子還快,甚至企業(yè)都不知道什么叫“滿足顧客”?!因為顧客拋棄企業(yè)或產品的原因,已經不再是因為質量、價格或品牌等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因素,事實上,他們拋棄企業(yè)或產品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不喜歡”。在這種現象的背后,隱藏著一種決定性的因素,那就是“生活方式”本身的出現或改變,快速改變著顧客的消費需求。

顯然,面對現代顧客如此琢磨不定、甚至看似蠻不講理的個性化需求,企業(yè)唯一的選擇就是:既然我無法滿足,索性我就不再去滿足你,干脆,讓你自己去滿足自己。究竟如何讓顧客自己滿足自己哪?這就意味著未來企業(yè)的產品,將不再是一個(有形的)產品、而將是針對生活方式的解決方案。事實上,“解決方案”的本質,是一個消費者自我滿足的空間平臺,它包含了軟硬件產品組合、以及多個企業(yè)共同合作來完成,這個解決方案可供個性施展的空間越大,它的商業(yè)價值就越高。

各位看官如果能夠深刻理解德魯克的話,就會發(fā)現,我在《生活方式決定企業(yè)命運》一文中的管理觀點,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在挑戰(zhàn)德魯克的“滿足顧客說”,但實際上,卻遠遠夠不上質疑德魯克,因為德魯克“滿足顧客”觀點的實質,是在說企業(yè)命運是由組織外部因素決定、而不是來自組織內部。從這個意義來說,無論是顧客決定企業(yè)命運、還是生活方式決定企業(yè)命運,僅僅是具體觀點上的、細枝末節(jié)上的爭辯,還夠不上所謂的質疑。

當我將自己的看法,用郵件發(fā)給《科技智囊》主編后,他表達了相同的意見,并且解釋了他的真實用意:“我個人認為,德魯克講的是道,幾乎沒有徹底推翻的可能性,而先生的文章就“顧客決定企業(yè)命運”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果說質疑,也是局部性,此外,質疑也許不在于具體的內容,而在于這種姿態(tài),管理沒有權威,只有我們拋棄盲從,從中國管理實際提問,才有可能有原創(chuàng)性、實際價值的管理理論誕生,基于這些考慮,我們最終才選定的這個題目”。

我將“質疑德魯克”這篇文章出臺的前因后果描述出來,不外乎是想表達這樣一種觀點:當你在沒有深刻的理解一位管理大師的觀點前,任何公開宣稱挑戰(zhàn)一代管理宗師的說法,都可能會象中學生宣稱自己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樣可笑,尤其是對于目前中國管理學界的浮躁狀況,尤為值得警惕和注意。當然,這并不是管理大師就不能質疑,因為管理的有效和價值,從來都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

事實上,德魯克全部的管理闡述看似精深龐大,其實就本質來說,幾乎全部圍繞著“有效性(效率和績效)”在進行----這即是西方管理理論的精髓、但同時也是缺陷的命門。因為還有比“有效性”更本質和深刻的一個詞,那就是“適應性”,用個比喻來說,假如企業(yè)能夠象變色龍一樣的隨機變化,那么,告訴企業(yè)何時變成何種顏色就顯得多余了,或者說,正是西方人典型的強調“有效性”的思維,因此才會出現核心競爭力、流傳結構重組、精細管理等等“強硬式管理”的出現。

我現在會經常回想多年前去都江堰時的情景。假如沒有任何背景介紹的話,幾乎沒有人會將都江堰同“水利建筑”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在我們的腦海中,“水壩”都是高達幾十米的水泥鋼筋建筑,可惜的是,看似嚇人的現代水壩,壽命僅僅3~5百年,可都江堰卻存在了2000多年,并且與自然和諧相處。顯然,“有效性”與“適應性”之間的區(qū)別,恰好是中、西方之間看待管理真正本質意義上的區(qū)別所在。

實際上,我在“生活方式決定企業(yè)命運”一文中,所表達的“企業(yè)全面退卻,以不管為管,產品將不再是堅硬的有形實物、而是一個柔軟的解決方案”等等觀點,是典型的東方人以柔軟對剛強的思維,至少,管理大師德魯克不會以這種“適應性”的角度看待管理。事實上,一些西方人從柔軟角度看待管理的觀點,譬如權變領導、情景理論、學習型組織等等,不但顯得膚淺幼稚,而且一點都不柔軟,骨子里依舊是硬邦邦的。顯然,在柔軟性和適應性上,幾乎是中國人特有的天生專利。

什么叫“中國式管理”?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得出了與西方人截然不同的管理觀點,并且被管理實踐證明是有價值的理論,其實那就是中國式管理。

來源:中國管理傳播網

(作者孫景華,私人企業(yè),十年商海。曾在《IT經理世界》發(fā)表過“挖掘隱藏的利潤”等文章,出版有《永不消失的責任》管理專著。歡迎您與作者探討您的觀點和看法,電子郵件:vvvsjh@163.com

發(fā)布:2007-03-25 11:45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昆明OA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